作为大国,除了要有能力保护自己,还必须承担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秩序的责任
今天中国外交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经济和战略“走出去”的不平衡。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贸易大国,资本从稀缺转为过剩。中国由此确立“走出去”的经济战略。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也成为必然。
但与经济“走出去”相比,战略“走出去”颇为踌躇。除了在联合国框架内“维和”,以及近年来中国军舰护航索马里海域之外,中国军事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十分微弱。一定程度上,中国表现为一个没有军事战略支撑的贸易大国。从前的贸易大国如英国、美国,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
历史经验表明,如果没有足够的国防和国际战略能力,一旦遇到强大的内外部压力,很容易放弃自由贸易,转而成为封闭国家,并最终走向衰落。例如明朝。
战略“走出去”,最棘手也是中国应当直面的问题是:其国防现代化经常被其它国家视为威胁。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不能给其它国家一种战略的安全感,那么不管自身的军事力量多么强大,也会感到不安全。
国防现代化未必会对他国造成威胁。关于国防现代化和战略崛起的方式问题,中国必须秉持开放和透明的原则。对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外部世界一直有合理的期待,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国防现代化都是同步的。在这方面,中国迫切需要和其它国家建立互信。
建立和外界的军事互信,最主要的是自身国防能力的建设,实现真正的国防现代化。对中国而言,这不意味着要成为一个军事国家或军事大国,而是具有必要的防卫能力,为内部经济发展和外部贸易安全服务。
或者说,中国首先是经济贸易大国,军事力量则是对经济贸易的保障而已。美国的成功在于以军事大国保障经济大国地位,而前苏联的失败表明,一旦一国经济走上专为军事服务的轨道,经济衰落不可避免,最终也导致军事衰落。中国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必须理顺经济和军事之间的逻辑关系。
中国经济崛起,是通过融入世界体系实现的。而中国国防现代化还没有被世界各国完全接受。当然这与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持遏制态度有关。但中国军事越是处于孤立状态,外界的猜疑就会越深。中国需要主动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要与其它国家建立军事互信,国际合作不可或缺。国际合作也是中国战略“走出去”的唯一途径。一些观点秉承传统的“突围”理念,即打破他国的战略封锁。但历史经验表明,无论突围战略还是其它非合作战略,都难以持续。很简单,实行这些战略的国家都只能自己承担成本。
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明确军事方面的国际责任。作为大国,除了要有能力保护自己,还必须承担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秩序的责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秩序需要被看管和保护。既然中国已经加入现行国际体系,维持这一体系也义不容辞。如果中国没有承担这份责任,很难成为被外界认可的大国。
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关系一般被视为双赢游戏,而政治和军事关系更多被视为零和游戏。全球化时代,必须改变这种传统思维、冷战思维。任何一国的军事现代化和国际政治关系,如果自视为或被相关国家视为零和游戏,那么注定要失败。显然在“和平发展”、“国际合作”和“国际责任”构架内,中国的经济和战略“走出去”会是双赢局面。这也是国际社会所期待的中国。
中国还需战略“走出去”
评论
编辑推荐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