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国进民退蔚为壮观,各个盈利行业纷纷为强大的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控制,国退民进大潮逐步让位于国进民退。表面看去,国进民退的大潮下,似乎混进公家单位,吃公家饭也是老百姓不错的选择,而一个富有的政府也给很多人适逢盛世的感觉,从而有很多人,包括某些著名的经济家和政治家,积极支持和实施国进民退,变以前的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甚至,利用政府优势、融资优势逐步挤压民企生存空间,逐步垄断盈利行业。
那么,我们如何思考这种潮流变化对于改革方向的影响,及由此造成的未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走向呢。
一、500年来,政府富裕的国家最终大都成了发展中国家
500年前,世界最富政府是:明朝、印度、土耳其、日本。这些国家的国库充满了民脂民膏,堆满金银。世界最穷政府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各邦、西班牙、荷兰。这些国家的国库只有债务。
500年后,穷政府的国家基本都成了发达国家,实现了民主法制与共同富裕;而富政府的国家,大都还在发展中。而且,令人费解的是,富政府国家虽然经过了500年仍然在发展中,但是,这些国家的政府还是最富的,他们仍然存满了钱,只不过以前的金银变成了今天的美元储备,而发达国家的政府似乎仍然在为债务危机发愁。
这看似巧合的历史轮回,其实,提醒了我们重要的被隐藏的经济事实——国富与民强是很少同时发生的。
二、为什么政府富裕与人民富裕两者不可兼得
为什么国富与民富,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兼得?其实,很简单。政府直接敛财,无非采取两种办法——收税和办实业。无论哪种道路,都直接导致与民争利。1770年代,美国爆发来克星敦的枪声,开始伟大的独立战争,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容易忘记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就是英国政府决定在大陆征税——此前,英国政府从来没有把北美当做税源。茶税、人头税等等税务,使美国大陆农场主怒不可遏,居然联合起来不惜一战。可见,税收在当时的英国,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与民争利。
另一种模式,办实业,其实也是变相的税种,国家经营的企业往往是油水最厚的行业,古代是盐、铁、酒行业,今天则是能源、电信、采矿、金融等更多的行业。这些行业一旦为强大的国有企业占据,民间经济就无从发展。更有甚者,国家会直接宣布一些利润丰厚的行业为民资所禁止进入。
因此,你很难找到一个政府富裕的同时,人民也富裕的国家例子。
那些国库充实、政府有钱没地方花的国家,往往是人民最不幸福的。而财政捉襟见肘、政府四处举债的国家,人民往往具备相当的幸福感,人民甚至可以与政府讨价还价、“作威作福”。
三、富裕的财政是政府蔑视法制、公权力膨胀的信心之源
为什么富政府会蔑视法制呢?这个不用看国家那么大,看看我们身边的富二代就可以了,一个毛孩子可以目空一切的基础,是口袋里有钱。政府有钱,就不需看人民的眼色,更不要搞个议会去帮助其推销债券创收财税。而一个政府口袋里没钱,他就只能去发行债券,所谓拿人手短,自然也就硬不起来,虽然持有国家机器,但是必须搞议会、搞外交、搞对外战争和征服,取悦人民和外国资本债主,民主和法制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下逐步萌芽的。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有两大奇观:第一,华盛顿不敢重税,这不难理解,即使华盛顿本人,也说服不了自己,美国加税的理由——不要忘记,独立战争的原因就是为了不给英国政府纳税。第二,债台高筑、各种债券多达数千种,美国大陆军就一直没钱发正式的军饷,大部分是给兵士和军火商打白条,就是战争债。各州和中央都能发。中央还去法国荷兰借了巨额债支持战争。各种债加起来,即便刚出生的美国人一辈子也还不完。所以,美国政府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屁股债的穷光蛋,干脆就只能靠发新债还旧债混日子,美国政府还不起债务可不是今天的新事情,而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美国政府借新换旧的本领,也是历练了三百年从来没有穿帮过。因此,美国政府一开始就是注重法制和民主的,很简单,人民和外国政府是他的债主,他要混下去,就横不得。
英国以前是独裁的,国王有的是土地,结果政府预算不断膨胀,只能卖地赚钱,英国小,又忘记设计70年产权这事,结果王室很快就没地了。1688年光荣革命和随后的《人权法案》,明确了架空了君主权力,建立了民主法治的基础。根本原因,也是英国王室最终没地可卖了,不得不依靠议会和组织英格兰银行、东印度公司搞钱,最终议会做大,王室反被没收了独裁权力。此后的英国王室不得不省吃俭用,反而出了很多好国王,得以维持王室的永存地位。
反过来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刚被推翻的大独裁者卡扎菲,政府仓库有上百吨黄金,数百亿美元外汇存款,利比亚每个赚钱的行业都被卡扎菲的家族势力把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最后卡扎菲的下场是爆菊和肉铺。
一个公权力被制约的穷政府,他搞钱,就只有依靠印钱和发债,这个跟富政府的两种武器——国企和重税,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必须坐下来跟人民也就是议会商量,后者自己决定一下政策就行了。这种穷政府管制下的国家,往往反而有制约公权、实现民主法治的权力平衡土壤。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减税增债,是制止移民潮、实现体制性共同富裕的唯一出路
摆在中国面前的道路很简单,是继续迷思公权力膨胀的美味:地方靠卖地赚钱,中央靠垄断国企搞钱,财政靠世界最高税负敛财,公检法充分涉足经济领域搞新的打“黑”唱“红”敛财。还是逐步减低税收,发展民间经济,政府依赖国内国际债券、资本市场融资?这是解决人民幸福感、让富裕人群不再恐慌性移民出逃的必须选择的问题。
法制化、民主化、公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要有经济上的土壤才行的通。
历史上,每一个中国王朝,都逃不过五十年一暴动,二百年一换代的厄运,人民也一直共同贫穷。何时能够建立法治社会,实现民主自由,制约公权力对资源的垄断,国家才能走上法制管理、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潮流方向相反,所能够对未来造成的巨大差异。
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评论
2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