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当局为何向中国示好?


  11月23日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中方是否要求利比亚过渡政府对在利遭受损失的中国公司进行赔偿?”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回答称,中方注意到,“过渡委”负责人曾表示,愿意赔偿中国公司遭受的损失。中方赞赏利方尊重中国企业在利利益的积极表态,将继续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利比亚的战后重建,中国公司在这方面也是有优势的。

  22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阿卜杜勒·拉希姆·凯卜公布过渡政府成员名单,宣告过渡政府成立。对此,刘为民表示,利比亚过渡政府成立标志着利政治过渡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中方对此表示欢迎。中方希望利政治、经济重建进展顺利,保持社会稳定,实现民族和解,使利人民早日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中方将与利方共同努力,推动中利友好关系持续发展,并愿为利重建发挥建设性作用。

  由于利比亚政治局势的动荡,中国公司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信,大约有26个中国公司在利比亚从事商业活动,经济总价值高达200亿美元。据有关方面估计,央企在利比亚投资方13家,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在利比亚有3个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总额42.37亿美元,目前已完成6.86亿美元。其余只能因乱暂时停置,包括不能运走的全部原材料和和设备设施。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目前在施工程均为政府国民住宅项目,工程规模为2万套,累计合同额约合176亿元人民币,工期40个月,项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此项投资不知最后能否收回。中国十五冶建设有限公司在利比亚承建了FWAM水泥厂和NALOUT水泥厂两个工程项目。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建材国际装备有限公司,也于2009年 10月28日在利比亚签署了日产4600吨熟料水泥厂土建和安装合同。该项目业主为ALHADENA国营公司,合同总金额逾1.5亿美元,承建方式为交钥匙工程。半途撤离,前途未卜,何时收回投资,尚在未知之数。2008年5月26日,中国建材才签署利比亚FWAM日产3000吨熟料总包合同,但是没想到出现动乱。葛洲坝公司在利比亚有7300套房建工程施工项目,合同金额约合55.4亿元。截至2月18日,累计完成合同工程量16.8%。中石油在利比亚的投资损失达到12 亿美元。此外,中水电、中冶金建筑,虽然大多没有拿出具体数字,恐怕在该13家央企海外投资总额中占据很大部分。他们的亏损已成定局。这是上千亿的经济损失,加上撤侨费用,相当于国家年度教育投资总额。

  中国3月对安理会授权针对卡扎菲政权使用武力的决议投了弃权票,外交部长杨洁篪随后也对北约领导的针对利比亚的空袭表示反对。此前有媒体报道由于中国没有站在利比亚反对派一方支持其推翻卡扎菲,利比亚的重建可能会排斥中国公司。然而,由于利比亚进过几个月的战争,北约持续轰炸,让利比亚往日繁盛的石油经济面目全非,大量通信、炼油厂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毁于一旦。在今年2月利比亚的战火燃烧前,利比亚每天开采130万桶石油。如今,利比亚的石油产量大幅下跌。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利比亚石油的开采量降至每天6万桶。这仅为这个国家石油需求量的20%左右。

  尽管战争结束后,重建已经提上日程,但重建的资金却是个大问题。据报道,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欲大力推动石油、天然气开采,为外国企业提供机会,以此来为重建工作“输血”。此前,“全国过渡委员会”曾提出希望得到25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总部位于黎巴嫩贝鲁特的卡内基中东中心研究人员拉赫森·阿希表示:“我想,利比亚今后5年每年需投资200亿美元,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巨大的资金缺口无疑成为利比亚当局重振经济的重要障碍。而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美国家,显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帮助利比亚重建,目前国际上有能力、有资金参与利比亚重建的国家中,中国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为一个曾在很短时间内进行过世界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曾在地震、泥石流等天灾发生后飞速完成灾区重建的国家,在非洲、中东等地大量援建住宅、路、桥等设施的国家,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无论品质还是价格,都在世界享有口碑。而此前,中国与利比亚的经贸合作,很大一部分都是基建项目,如果参与对利重建,中国必将是轻车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