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作坊的状况》


                                                            

                              《哲学作坊的状况》

                                    杨思基

    无论是个人、集体、国营或国际的,开张一个哲学作坊那是太简单了:只要你能够接收一些情况,再在你自己内部加工一下这些情况,然后表达出来,报告样式的哲学产品就宣告出炉,剩下的只是推销问题了。
    但如此容易上手的古老产业却一直存在着几个令人沮丧的困惑和缺陷:
    1、哲学作坊开张很容易,那么创办的人也就很多,等到大家的产品都拿到市场上一看,就发现问题了:各自为政、众说纷纭,品种繁多,五花八门。如果说哲学产品是以创新取胜的话,那也就好办了,而且也是个大好事,百花齐放吗。谁的哲学新奇,谁就更可能胜出、谁就会占领一时的市场。但哲学的最主要的特征却是尽可能广泛的复旧和还原:你表达出来的哲学要回过头来与所有的作坊接收到的情况、加工过程的情况对比一致才算优胜。更有甚者,最好还要把于之接收情况的仍未全知的世界都一网打尽,做个全面总结出来。这无疑就是个天大的难题了。
    2、从哲学作坊的通用流程上看,各个作坊在采纳情况的进料阶段就可能不同,就如盲人摸象的故事所说的:你摸着前腿,他抱着后腿,都自以为是、万事大吉了,但其实不然。而在情况加工阶段,又可能是各自的加工工艺有所不同,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更多。就象儿童搭拼积木的游戏,其组合、搭配的可能性不胜计数,而且初期加工出来的积木块的种类还一直在增加中。在最后的产品发布的表达阶段,情况也不使人省心:各自借以表达的意思符号的样式不同、品味不同,因此在交流切磋中各种意思符号还需要相互置换,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丧失原汁原味了。更甚者,基于意思符号的词不达意的天然不足,就是同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也是迷雾重重、难求甚解。
    3、以上说到各个作坊之间的差别和不同,而实际上相同的、一致的地方还是有一些的。但从哲学的试图一统天下的终极目标来看,有一些差别或一致,还都不是大问题。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哲学成果还要回过头来与从自接收情况的偌大世界进行一致性对比,只有如此,能否正确的指导如何改造世界才成为可能。我们就拿一个哲学作坊为例子来看看怎么样才能朝这个方向靠近:(一)、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探索世界的情况。如果所知甚少,而又要搞出个全面总结,这就是无米之炊的故事了,任你负责加工的大脑机器再好使也是枉然。一个哲学作坊当然无力于一时之间把世界都勘察一遍以掌握全面的第一手情况,那就要把别的作坊的成果也要拿过来借鉴择用,这也包括宗教作坊的、科学作坊的或任何可以增进知识的作坊的东西。另外,加工和表达阶段的情况也是需要考察的内容。总之,掌握的情况越多就越接近于全面。(二)、加工阶段所使用的大脑硬件虽然基本上是免费赠送来的原装货,但也得努力改造、尽力锻炼,以求不断升级,并广泛探讨加工工艺,否则空有一大堆原材料也加工不出来好产品。(三)、最后,产品的发布样式也要摸索出一条便于广泛流通、易于理解和掌握的表达形式。
    从以上哲学作坊总的状态来看,其根本困境就是:手中掌握的资源有限,但又想要做出无限的大事情来。这必然是一种永无出头之日的近乎自虐的困境。这就难怪传说中的囊括一切的宗教神话、积极求知的百科科学可以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千帆过了。另外还据说:看到人类的哲学作坊,上帝也不怀好意地笑了。如果外星人过来参观,估计也没好脸儿——假如他们有脸的话。
    如果既不想皈依宗教的神话传说,也无心等待科学的步履艰难的求知探索,而又要走出困惑的窘境,我们仍然还可以讨论一下其他的可行性:
    1、既然哲学作坊的成果都必须以向其求索的所在为准、都是从这个所在接收来的情况的加工转述,那就是说这个所在早就是真实、完备、圆满的了,哲学作坊的作用也只是多此一举的画蛇添足而已。这个所在就是笼而统称的大自然、世界、宇宙、一切等等,可能还有神?有吗?有也不妨,总之是一回事,无非就是大而全的玩意儿。
    大自然是个无所不包的、真理自握的大作坊,所有的小作坊也就只能全部挂靠、归并在其名下了,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关于统摄一切的全面报告就不再是某个小作坊试图独自完成的作业,而是都在参与其中的某些章节、段落、词句或字符的撰写者。这个报告从来都是完成了的,只是还可以再刷新,以求锦上添花而已。这样一来,争奇斗妍的哲学就不必相互碾压和倾轧了。那就没有最好的哲学,只要更奇妙、更有趣的哲学了。
    想要阅读大作坊的报告这部天书,你晒到了太阳就是在阅读了,哪怕你闭上了眼睛,温暖依然在向你朗读,就如俗话说的:听事实说话。太阳只是其中的某个章节,小作坊搞出来的也是。作为报告的一部分,小作坊们始终在一边创作着、也一边被阅读着。太阳也是,石头也是。
    2、我们是得承认我们人的本事不是很大,但想象力却是很大。上面所说的挂靠和归并固然很安逸,却仍有缺憾,总觉得不搞个大而全的东西出来,就不好意思出门似的。
    总的情况是清楚的:我们还远远没把大自然啃下来,啃下来也不见得就消化得,消化了也不知能否拉得出来。可见作为小作坊去搞复杂程度过高的工程显然是力不从心的。那么,对于小作坊们来说就剩下最后一条途径了:不要再试图搞任何复杂的东西,而是去搞最简单的东西;不再搞任何需要加工的东西,而是就用下巴颏儿点一下从天上掉下来的东西;不再妄想给一切都贴上本作坊的标签,而是笑看所有的标签是凭什么贴上去的。
    这是一种全面的倒退:作为哲学小作坊主,‘我’是怎么搞定的?早上醒来一睁开眼儿,是怎么肯定自己还在的?开办小作坊所采办的原料是怎么来的?加工和发表的过程是怎么操作的?神充其量有什么本事?科学凭什么去探索?探索什么?大自然与我有什么关联?谁谁谁是凭什么给这个那个贴上这个那个标签的?所有这些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可能,那就是先天、先验的:知。当然包括这个结论也是。
    如果无知无觉,‘我’无法确立;如果无知无觉,什么作坊可以开?所有的流程都开不了;神充其量是个全知,因而也就是个全能;科学只能凭借有知去探索多知;大自然之间的所有联系、作用、反应、运动、变化等等都必须因相互感知而成为可能,‘我’也在其中;谁谁谁只能给他知道的东西贴标签。
    大而全的东西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一切乃知;生而有知。这不是个需要谁去认可的东西,而是认可或批评必需首先执有和凭借的东西。
    只要你不再试图比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作坊站得高、看得远、想的多,而只是当作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多的垫脚石,你就趴在最底层里,彻底的安逸了。就是外星人来了也只能站在你头上跺脚;如果上帝也看你不顺眼了,想惩罚你了,那也得先指望你有知性不是?否则一个雷电劈下来,你都没任何感觉!上帝看样子就要哭了。
    凡是谁谁谁论说的,必然就有人不服气的,因为谁都没有全知呀。所以就最好搞个完全开放的框架:知是主体,人人都是因知而立己,己知而立论;各尽所知,任其议论。
    那么,哲学作坊们还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知上添论、知论无穷。
    所有种类的作坊也实际上都是‘知学’作坊了。
    一切乃知。
    大而全的报告也就这一句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