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那种“全国到处是工地”的基建场景,在未来几年越来越少见。政府强烈的意识到,靠基建拉动就业最大的问题是,严重依赖于投资振兴经济,但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没有全部开启,也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调控目标。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十年前,政府主要靠增加出口解决经济放缓问题,五年前,政府主要靠增加投资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而在通货膨胀、高房价、出口放缓的情况下,政府将拉动经济的重点放到了扩大消费上,尽管这个目标喊了近十年,但2010年之后,这个目标开始成为政府调控的行动导向。
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关注的,恰恰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居于优势地位的“三一”。
这家位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中国企业500强、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之列的优秀公司,到今年不过20出头,但它的创始人已经两度成为中国首富,在智利矿难和日本福岛核危机中,帮助中国品牌扬名立万的也是三一,称它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擎天柱”,这并不为过。
问题是,三一的成长,除了它自身的优秀之外,不可否认的是,与最近10年中国基础设施“大发展”的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所谓“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如果没有了中国背景下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三一的未来增长又在哪里?
给三一的第一个建议是,实施“全球化利润”战略,将海外市场作为新利润增长中心,了解国际市场规则,研究国际市场客户,通过“三一国际化战略”,实现三一从国家队到世界队的转型与跨越。
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下降的时候,为什么三一要走国际化战略?
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当中国即将结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时,此时的美国、西欧、中东、非洲与南美洲,却恰恰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兴之地。早在2010年,西方世界在总结中国为何能赢得金融危机胜利时,特别提到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所起的巨大作用。
以美国为例。尽管中国未来需要靠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但美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它是一个消费过度的国家,甚至消费到透支(这也是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在刺激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当然不是它的选择,接下来就是投资和出口,而美国常年居于贸易逆差地位,短时间内哪怕靠美元快速贬值,也无法解决出口问题,更何况各国还有贸易保护主义可以对付美国,这样的话,最能快速见效的,就只有一个投资可选,而美国恰恰在高速铁路上落后了,奥巴马政府早先宣布了其雄心勃勃的高速铁路建设计划,未来将会有更多铁路设施建设(主要是更新)计划出台,对于三一,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不光美国。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还有老牌现代化国家西欧(主要是英法德,以及正在受欧债危机影响的希腊、西班牙等)需要用国家投资来刺激经济,新兴经济体国家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正在步中国后尘,掀起基础设施建设高潮,还有南美、中东等潜力股,这方面,联想当年的“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战略,特别建议三一研究,联想当年用双市场战略,一举反败为胜,奠定全球PC前三甲地位。
更为具体的建议是,将目前的海外事业部,作为新的利润中心,并且根据成熟市场(美国、西欧)、新兴市场(巴西、南非、印度等)、中间市场(中东、南美、非洲等),设置更为具体的业务中心,学习联想和华为,研究国外客户消费需求,理解国外市场游戏规则,入戏并演好,这一过程也将是三一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接下来,除了国际化战略之外,三一如何从产品营销转向服务营销,从整车销售转向金融租赁,从而完成三一的真正跨越,我将在下篇文章中分享。
“三一”的下一站:当“铁公机”的高潮过后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