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银”涌动挤破高利贷脓包


  在近期连续发生高利贷崩盘事件的温州,上周末,另一起惊人的高利贷案被引爆,其中可能牵涉当地一些公务员的投资资金。

  事情缘起是:温州市永嘉人施晓洁,于2009年前后以为当地龙头民营企业顺吉集团融资的名义,以高利率向社会筹集资金约13亿元。施晓洁与丈夫刘晓颂于本月21日携带这些资金举家潜逃,数日后施晓洁、刘晓颂被永嘉警方抓获。(9月28日新华网)

  民企大老板或跑路,或自杀,或被抓,让民营经济一向发达的温州蒙上了一层恐怖色彩,也使得地下融资一直活跃的温州高利贷行业经历着一次血腥洗礼。近年来,有关高利贷或者地下融资的功过是非,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法律、业界人士,始终争议不断,也正是在一片争议声中,这类“民间”借贷行为不仅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在温州等一些地方更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其实,早先就不时有高利贷崩盘引发恶性事件的报道,个别由高利贷催生的“宝马乡”也引发有识之士的担忧,但这些似乎并没有引起社会或监管层面的足够重视,如今,温州大批老板负债出逃,终于将高利贷这个毒瘤的狰狞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施晓洁非法集资个案,“大约有八成的债主是公务员,有的是局级以上的”,8亿“官银”介入地下融资暗流涌动,圈内人透露的这些细节更挤破了温州高利贷神话的脓包。

  “真是有冤无处诉,那么多钱不知去向,借了多少又不好说,还得尽量保持低调,更不好起诉到法庭。”身为政府官员,其财产状况社会相当敏感,更重要的是,公务员、官员参与非法集资,本身就不是件阳光的行为,谁都不愿意因此而招惹麻烦,将自己推进舆论质疑的漩涡,这种心理无疑有着相当大的代表性,从事高利贷经营的老板们,显然正是抓住这种心理,得以套牢这些公职人员,进而将地下金融业做大做强。

  从24%到140%不等的高利息,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社会,如果从事正当、合法经营,何种行业才会有这样的暴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也正是高利贷最大的风险所在,而那些老板也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只是或出于借鸡生蛋、一夜暴富的侥幸,或者干脆就是彻头彻尾的诈骗,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者市场出现风吹草动,破产出逃在所难免。

  面对这场金融风波,当地官方提出该出手时就得出手,政府要有所作为,这固然没有错。但是,笔者认为,政府首先必须检讨自己,高利贷乱象如此严重,这么多公务员牵涉其中,政府部门不可能完全不知情,何况此前一些非法集资案件已经暴露了一些问题,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发展到今天这个境地,政府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倘若没有认真的反省和切实的矫正,注定了只能是治标难治本。

  而且政府如何出手,更须要认真考量,做到既“扶贫济困”,又“治病救人”,而不能简单地、不分青红皂白地扶持。一方面借此机会进行一次深度排查,对属于集资诈骗的,要果断割除脓包,防止祸害进一步扩大、漫延;另一方面,对于确属经营出现困难或者暂时性的资金紧缺,给予必要的援助,帮助度过难关。更重要的是,必须对公职人员、各级官员参与从事高利贷业务的现象,进行一次认真、全面、严肃的整顿,从源头上铲除地下钱庄赖以寄生的土壤。如果只为了眼前的、表象的金融市场稳定,或者维护“官银”不受损失,就犹如抱薪救火,助长非法集资这颗毒瘤越发膨胀,给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带来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