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层面临发展困境


  中国中产困境:“有钱人”并不是中产阶层

        中等收入阶层一般指,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署名虞崇胜的文章称,当前中国中产阶层发展面临困境,反映出中国社会发展深层问题。这篇文章认为,中产阶层不等于中等收入的人群,也不同于国外所流行的“中产阶级”概念。中产阶层是以体力或脑力劳动为职业,或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从事中小规模生产经营,拥有的经济、组织资源处于社会中间位置,而文化资源水平则处于优势位置的人群。

  该文认为中国中产阶层面临发展困境的原因大体有五个:认识上的偏差,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产阶层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目前中产阶层发展的徘徊乃至回流,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其中既有现行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政策措施方面的问题,还有中国社会生态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等等因素,最主要的可能还是对中产阶层发展的认识上的问题。

  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中产阶层逐步发展起来代表着中国社会进步的方向,是否存在一个广泛的中产阶层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市场经济发展中可能会产生某些垄断群体,但垄断群体不是市场经济存在的支撑力量,反而是遏制的力量,因为垄断会扼杀多样性、平等性和竞争性。而中产阶层的存在却能够较好地体现和维持多样性、平等性和竞争性,这与市场经济是完全契合的。正在崛起的中产阶层必将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社会基础;中产阶层既是法治国家的社会基础,也是法治国家的脊梁;中产阶层的现实地位和生存条件决定了它们是公平正义的代表;中产阶层正处于上升阶段,且已有相当财产,天然地渴求社会的稳定以利其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拥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社会就会变得理性、务实和安宁,社会上各个阶层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才能得以缓解,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当前中国中产阶层发展的困境,主要在于人们对于中产阶层发展存在着诸多偏见,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发展的进步意义。只要全社会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中产阶层发展的进步意义,进而建立和健全促进中产阶层发展的法律、制度、体制和机制,中产阶层就会健康地发展起来。

  2005年,国家统计局曾公布一份调查结论:年薪6万元到50万元是界定中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的标准。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发布报告称,目前中国中产阶层家庭所占比例为24%,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51%。该机构将中产阶层及富裕消费者定义为扣除税收和通胀因素后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中产阶层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经济增速则只是其中的要素之一。“有钱人”并不是中产阶层的代名词。只有那些怀揣社会责任与强国梦想、生活富裕的中产人士,才是国家的中坚力量。我觉得中产阶级、中产阶层二者概念依然不清晰,中国中产阶层发展面临困境,发展势头减缓与他们所在的社会地位、掌握资源的情况密切相关,如果垄断群体扩张,势必挤压中产阶层和弱势群体,包括分配制度改革、市场机制依然需要完善,包括完善福利体系在内的制度体系构建仍然任重而道远。

 社科院:中国23%人口跨入“中产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