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社会肌理的“控制媒体”思维


   

深入社会肌理的“控制媒体”思维

 

胡泳

 

陸媒新視界

 

2011-01-02 旺報

 

20101212日,由复旦大学10名在校生、4名校友与4名校外人员自发组成的登山团在黄山探险时迷路,被困悬崖边。黄山市警方深夜入山营救,被困人员脱险,而24岁的民警张宁海却在途中不幸遇难。

一场始料未及的舆论风暴随后突袭复旦大学。获救的18人先是被指对民警的牺牲无动于衷,冷漠而不知感恩;其后,网友连续爆出复旦学生们不是忙着反思,而是急于讨论如何争夺登山协会的领导权,以及如何控制媒体,展开危机公关。

 

令人震驚的新聞理念

 

这中间,引发最大争议的,是15 日被曝光的复旦大学BBS的几封站内信,发信人ciang在信中说,“现在媒体都在宣扬复旦学生的推卸责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 ciang想,“复旦的新闻人若能在更广泛的媒体上客观地报道这件事,针对复旦的情绪就会很快消失。”他指出,通过这件事,看出复旦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建议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多去几家报纸,而不是集中在一两家报社,阵地要多占领,效果会更好。

这些信一经曝光,立刻引起一片哗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令人自豪的报人传统,然而,今天在复旦,未出校园的年轻人,就主张新闻专业毕业生多去“占领阵地”,以避免本校“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这样的新闻理念令人震惊莫名,以至于一位自身也是复旦出身的著名评论人士愤而质问:复旦新闻学院在全国首开现任政府文宣官员治院的“体制创新”,到今天出现大学生试图“控制媒体”说,是否到了反思以吏为师的办学思路的时候了?

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却对媒体表示:对“控制媒体”说“没必要上纲上线”,“是否暴露出新闻教育的问题,这见仁见智”。 笔者以为,对该说法恰恰是要“上纲上线”来深刻认识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就满嘴政客口吻和满脑“公关”意识,暴露了“控制媒体”的思维已经深深进入整个社会的肌理,其所销蚀的,正是媒体赖以安身立命的良心和正义感。

 

官場做派向社會蔓延

 

出了事,总是先想控制媒体,把盖子捂上,这是官场的典型做派。这种例子全国各地俯拾皆是。可怕的是,这种无耻而落后的“捂盖子”思维,目下正在向社会的各个层面蔓延。以企业为例,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中,臭名昭著的三鹿公司就有着种种控制媒体的劣迹。

《南方周末》曾发表《三鹿曝光前被遮蔽的十个月》,其中说:“在那些日子里,许多环节只要稍有作为,许多时段只要愿作挽救,那近三十万受害儿童就可免于毒奶之害。”而造成毒奶恶果的原因之一,是三鹿使用各种手段阻止媒体报道真相。《南方周末》发现,三鹿的遮掩与其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史有关:20044月,在安徽阜阳大头婴“问题奶粉”中,三鹿位列其中。当时三鹿集团成立了“危机公关小组”,由董事长田文华挂帅,副经理蔡树维远赴阜阳斡旋,结果成功公关,三鹿当年还因此曾被评为“中国最佳危机公关企业”。

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当中,乃至在国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政治利益和商业利益对新闻和舆论的操控和冒充行为,已多到操纵方不加遮掩、接收者熟视无睹的地步。操纵者不以为耻,接受者不以为怪中国的舆论场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鱼龙混杂的荒诞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