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500辆机动车的中国进入汽车时代,因此中国人也就被誉为是轮子上的民族。但是到哪都堵车的滋味也真难受。所以,遍地皆是汽车驾驶员的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是,手机上流传的经典段子却说,早在40年前,“交通基本靠走,通话基本靠吼,性交基本靠手”的年代里,汽车司机、医务人员、邮电总机话务员和商店售货员,皆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上帝。尤其是我这个早在1978年上车训练的驾驶员,最能体会到黎民百姓对汽车司机上帝职业的尊重和崇拜。到哪都像开飞机似的飞驰而过。
记得32年前,我作为中央大型企业的代表,有几次从江苏驾车拉着大米送到北京,一路上几乎看不到有水泥路,所穿过的县城红绿灯也皆是稀罕之物。我所驾驶的大解放汽车,基本上像开飞机那样神气的按着喇叭鸣笛飞驰而过。尤其是在夏天晚上,路过落后乡村道路大灯一照,就会看到很多白花花光着屁股纳凉的男男女女。即使是首都北京人吃的计划粮票中,也是60%是玉米等粗粮,只配有40%不到是大米细粮。所以我们送到北京蒋宅口和六铺坑两地的燃料化学工业部的几个机关大院时,(当时三部合一的煤炭、石油、化工正在分家前夕)许多部委机关的人对我们从江苏开车送大米来的司机特别热情和感谢。他们也像地方一样把送礼解馋的司机当成了上帝。记得那时候北京二环还没修,正在挖下水道,可能是在修地铁什么的。
后来我冬天一次进京送苹果的时候正遇到下大雪,我还在大解放的轮子上装了防滑链条,像开坦克一般扭着屁股开进北京城。礼品车到达目的地后,我还被北郊的机关大院干部们夸赞为是“勇敢的上帝”。当时我这个只有21虚岁的小上帝,后来又“撞车结良缘”遇上了另一位19岁的客车司机美女小上帝。对于地方城市而言,一个身高1米70的美女司机,每天驾车在几十万人的城市里招摇过市,确实有着上帝般的魅力。但是由于手握方向盘脚踏鬼门关的职业风险,而最终被双方家长们一起反对,拆散了“上帝之间”的“撞车结良缘”。
后来,我于1989年调到北京,并在担任外经导报总编期间采访过加拿大驻华大使贝祥,我问起他对中国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特别举了一个两种车的例子说:“1976年来北京长安街看见每分钟有300辆自行车骑过,但每分钟只有3辆汽车通过,而如今长安街每分钟对开的汽车流速达到300辆左右。”这种上百倍的增长速度,也是车满为患,人满为患的众多司机上帝们,蜕变成为掉价的凡夫俗子的重要原因。或许,这就是中国高速发展时代无情变化的最好例证吧!
交通靠走年代司机是“上帝”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