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浮的贺岁片


    轻浮的贺岁片 

2010年过去了。

 

许多年后,我怀疑自己会不会记得这个年份的电影,偶尔看老电影的话,也许会看《盗梦空间》或者《阿凡达》,至于2010年贺岁的《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恐怕是不会再看的。它们距离我们这这个时代的内心太远,既代表不了当代价值认识进步的振奋,更反映不出当今人性荆棘燃烧般的纠结。

 

冯小刚、姜文和陈凯歌,且称2010的“三驾马车”吧,只可惜,他们却是轻浮而盲向的。《非诚勿扰》名中虽然有一个“诚“字,其实最为不诚。如果冯小刚曾经以小人物离奇喜剧,以一种变形的真实折射社会变迁而让人难忘的话,如今生硬地讲述一个丑老男人爱上美丽空姐的故事,虽然讽刺棱角犹在,却失去了艺术和社会的双重真实,沦为只为讨巧的笑谈。

 

背负《太阳超常升起》让人看不懂的姜文,2010年末通过《让子弹飞》讲述一个人人都看得懂的百年前“江湖英雄”劫富济贫的故事,虽然拍的让人笑声不断、气血贲张。只是,如果站得远几年看这部电影,你我依然会看不懂,军阀时代的草莽英雄看完只是让人大笑开心,如此的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

 

当陈凯歌力图用其现代人性笔法改写春秋人物,让赵氏孤儿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以今天的人性水平理解认知。他就忘记了,当他用“小写”的人性来认识古代舍生取义的忠义精神,也许让故事看上去可信,却将几千年的赵氏孤儿的东方悲剧精神大大稀释,并且去掉了在士大夫中传承千百年的舍生取义的精神真实。在东方,悲剧更多出于个人的价值选择,而西方悲剧更多是命运的捉弄,陈凯歌版赵氏孤儿传达的悲剧性,疏离于我们的这块土地上的价值观传统。当代中国最需要的是价值选择和挺立,陈凯歌做的则是继续消解价值,电影也就无法让人深深触动。

 

电影拍给当代人看,导演的心意在作品中的着力点,往往能够看出他们对看观众水平的估价。冯小刚继续着他的讨巧路线,《非诚勿扰》故事的选择和笑点的制造,都透露着对观众挠痒痒式的心态,既然看透了观众的痒点,票房自然有保障。姜文“牛刀小试”拍喜剧,导演那种笑看英雄的斜睨眼神,如同《让子弹飞》中的土匪,观众根本不在其眼中。陈凯歌的精英心态在《无极》的个人精神探索失败后,继续做大众的人性启蒙,虽然将东方悲剧排成了西方故事,对观众还是充满诚意的。

 

2010年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十年里,中国人的心灵史有什么新的波澜?在生存与权利都通过网络放大的今天,中国人的电影如果与大多数人的挣扎和期待毫无关系,这是时代的悲哀。只可惜,2010年的中国电影依然脱离于时代。一部电影的时代感不是拍最新的故事,而是能够根植于时代的人性理解,从自己所属群体的内心出发,如此才会有史诗性的电影出现。如今,电影日益在乎观众,却依然忘记了时代。

 

也许,我们依然还处于如此轻浮的时代。导演无法沉潜下去,只在乎票房,而观众——一个个我们,更还没有看史诗电影的需求,或者说这个时代还不配有史诗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