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模式无颠覆性不长远


KIK模式无颠覆性不长远
     作者:磐石之心 
        所有希望借助类似KIK颠覆运营商的产品,都是错误的。所有围绕短信做文章的产品都是缺少战略的。
kik模式,是将短信平台替换为异步通信平台。试问,这个新平台对短信平台有什么颠覆性?只是将操作界面搞成了IM样式,其实Android等智能手机的短信界面就是IM样式,所以米聊、KIKI之类的,都无任何前景,脱裤子放屁找麻烦而已。
真实通讯录和虚拟社交网络的距离
要想快速发展用户,最简单的是发展社交关系,最难的也是发展社交关系。飞信曾希望借助通讯录实现真实社交关系网络从而对QQ能有所颠覆,但是最终被证明是无效的。除了飞信的产品设计不人性化外,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社交关系网络的建立,是否能够真的在通讯录基础上成立。
再举个例子。当前微博的发展很迅速,关键成因也在于社交关系网络的构建,而且这个网络是建立在陌生人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陌生人之间建立了联系,才可以叫做拓展社交关系,才具有吸引力,因为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很多人,甚至是名人。而KIK模式,将用户手机通讯录进行比对,是已经存在的关系,不是新关系。
我手机上装了好几个KIK模式的软件,发现只有微信的用户最多,其他用户都很少。其实要说微信相比其他几个算是出来晚的,却能很快获得用户。因为他是基于QQ好友列表的,只要QQ好友们开通了,就会加到自己的微信好友中。这其实是将虚拟的社交关系移植到另一个平台,这种移植似乎是可行的。
而其他试图将通讯录移植到虚拟社交关系KIK上却有些困难,一方面因为用户已经根深蒂固的习惯性认为虚拟社交关系本身是虚拟,而手机通讯录就是真实的,虚拟的社交关系已经基本上都在QQ上了,而且QQ还与真实的社交关系有很大的交集,因此任何想切入虚拟社交关系的产品都无法绕过QQ,用户会觉得没有必要。
比如,有人在微博上有几千个互相关注的听众,那么你是否愿意将这些听众都加为QQ好友,或者都互留手机号码呢?很明显,你是不愿意的,因为你认为这些人对于你来说很多是虚拟的,是不安全的。所以从虚拟向真实的拓展也是有困难的。而从通讯录向KIK的拓展又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短信系统可以解决沟通。
运营商能否坐视不管?
还有另外一个非常让人担忧的问题。目前,运营商80%的收入来源还是语音和通话收入,数据增值业务收入仍不足30%,任何想要通过短信、电话模式抢夺运营商市场的行为都被认为是挑衅。Kik模式需要走运营商通道,受制于运营商。虽然发展前景一般,但是运营商已经表现出“严重关注”。
SP可以和运营商分成,kik模式只是占用运营商通道而已,运营商并未从中获得分成,所以运营商不会轻易让其发展。有人说QQ2011不是可以发短信么?那个短信其实还是基于SP的产品,运营商从0.1Q币的收入中有分成,所以他们愿意参与,而kik模式运营商一无所得,只要你大规模入侵手机通讯录,就必遭打压。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个人对于当前部分企业蜂拥KIK,以及媒体将该模式说成颠覆运营商,感觉不能认同。无论是从虚拟关系向真实关系演进,还是真实关系向虚拟关系演进,其演进的过程中都会发现很难行得通。而且还没有对该模式的盈利方式进行分析,所以我暂时不看好kik模式的发展。如果真要找个实在的例子,大家看看skype以及诸多试图替代电话的语音软件的发展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