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文件
中建字2011第01号
关于设立中国新农村建设省、市、县、乡级委员会的
决 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问题就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重视的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只有解决了“三农”问题,才能真正意义的实现繁荣富强。
中共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0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最后特别强调:“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巩固农业基础,加快农业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明确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中共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升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中之重的加以强调。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更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特别强调。最后并特别号召“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工商企业的作用,形成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金钥匙是“农村社区化,实行城镇化建设与管理;农业产业化,实行企业化管理与经营;农民知识化,实行市民化待遇与统筹”。并从实践中体会到:只有按照党中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建设一体化发展、才能够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民朋友就地创业就业,利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优越性,进行企业化管理与生产,农民朋友同样可以享受市民化的待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时候,必然要引进科技、信息、技术、资金的高科技人才参与,这样就可以广泛的接纳返乡农民工、城市待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复转军人就业,使其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何乐而不为那?
专家指出: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重申的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方针一以贯之的,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也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途径。
和谐的中国需要和谐的工农关系、和谐的城乡关系、和谐民主和政治关系。一定要防止出现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问题,否则将导致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和谐进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和金钥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一定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破解“三农”工作中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化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是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发起成立三周年,恰逢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诞辰、辛亥革命100周年、又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于中国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高举科学发展观的大旗,在党中央亲民政策的指导下,我们只要坚持依法工作、以章行事、一切艰难险阻都会排除。扎实工作、本分为人、为了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的成功作出我们的贡献,把我们的青春和汗水、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民主、和谐、繁荣富强的新时代。在农村广阔的田地里书写出更加优美动人的篇章。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民朋友就地创业就业,利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优越性,进行企业化管理与生产,农民朋友同样可以享受市民化的待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时候,必然要引进科技、信息、技术、资金的高科技人才参与,这样就可以广泛的接纳返乡农民工、城市待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复转军人就业,使其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何乐而不为那?
专家指出: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重申的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方针一以贯之的,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也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途径。
和谐的中国需要和谐的工农关系、和谐的城乡关系、和谐民主和政治关系。一定要防止出现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问题,否则将导致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和谐进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和金钥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一定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破解“三农”工作中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化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是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发起成立三周年,恰逢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诞辰、辛亥革命100周年、又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于中国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高举科学发展观的大旗,在党中央亲民政策的指导下,我们只要坚持依法工作、以章行事、一切艰难险阻都会排除。扎实工作、本分为人、为了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的成功作出我们的贡献,把我们的青春和汗水、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民主、和谐、繁荣富强的新时代。在农村广阔的田地里书写出更加优美动人的篇章。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号召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明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对此,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无不欢欣鼓舞,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海内外中华儿女为此而努力奋斗的份内工作,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
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的职能作用。经中国新农村建设促会理事会研究决定:设立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省、市、县、乡级委员会。
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
2011.01.28
主题词:设立 省、市、县、乡 委员会 决定
报: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中央宣传部、统战部、组织部、政策研究室、纪律检查委员会、团中央、文明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教育部、国土部、卫生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税务总局、工商局、工信部、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
送: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党委、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
校对:金国 打字:鹏飞 印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