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享受“高铁”盛宴?


  我们总是自豪于创造世界之最,如今,我们又可以自豪了,自豪于我们的高铁大跃进。

  从1964年第一条高速铁路到2006年40多年,整个世界建的高速铁路才不到4000公里。而中国在10年之内建设的高速铁路,已超过外部世界用40年建造的高速铁路的总和。据铁道部称,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已超过8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已突破1000公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然而,随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高票价、高成本及潜在的债务高风险等问题也使高铁大跃进面临着重重考验。

  去年暑期,笔者亲身体验了一次中国第一条高等级城际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其速度与舒适果然名不虚传,从北京到天津只用了几十分钟,车厢内座椅和整洁度都堪比飞机。不过,即使是在暑期这样的客流高峰期,笔者所在车厢内仍空置有约一半的座位。

  去年在网上,曾有一张“沪杭高铁一节车厢只坐一名乘客”的照片被大量转贴。有些高铁日发车班次甚至被人为地控制,还不及实际运能的十分之一。武广高铁在2009年12月末投入运营后,铁路系统随后宣布停运了13对短途列车。目前,武广高铁来回票价最低是490元,比普通硬座车票贵了3.5倍,让不少民众大呼吃不消。

  怪不得,一直被视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样板的京津城际铁路,仅从2008年8月1日开通以来的一年多时间内,亏损额就超过7亿元。而无论是运力被压缩还是运营成本无法平衡,在过去的一两年内,全国高铁的亏损都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从京津城际到武广高铁,高铁票价与百姓承受能力的差距也一直是维权人士的关注焦点。据专业律师通过对京津高速铁路58元、69元票价和车次安排、客流量等计算分析,发现以29元半价销售即可实现高铁盈利,并提前收回投资;武广高铁票价在每公里0.252元基础上半价销售也可实现盈利。

  “过高的高铁票价,不仅令农民工承受不起,就连普通百姓也将高铁称之为"贵族专列",只能适合年薪超过12万元的人乘坐。”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曾如此表态。他认为,高铁票价甚至高过正常打折的飞机,无法让普通百姓真正体会到“像风一样快、像蓝天一样洁净”的高铁。显然,高铁作为一种消费较高的交通模式当前在中国建设的速度过于激进,超出了普通民众的接受能力,这才是造成高铁亏损的深层次原因。维持虚高价位的高铁只会高速驶离平民,与普通老百姓愈行愈远。试图打造“以贵取胜”高铁的想法,更是脱离国情。退回来讲,即便高票价能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但公众也懂得用脚投票的,最终怕是“贵族”高铁总也“高贵”不起来。

  人们并不否认,加快铁路发展十分必要,但长期以来,铁路发展始终主要靠中央政府的投入,民间资本难以大规模进入。从2004年起,铁道部大力推进铁路投融资改革,绝大多数新建项目均以合资铁路方式投资建设,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增幅较大,但所占比例仍很低。2007年以后,铁道部所占投资约占铁路基本建设投资的84%左右,投资主体单一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从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比例看,绝大部分是地方政府投资,企业投资较少;而且,企业投资也以国有企业为主,民间资本直接投资比例很低,铁路市场化投融资任重道远。

  既然民间资本难以大规模进入,那就只能依托政府信用大量举债搞建设。据研究,2004年以来,铁道部债务资金占其投入铁路基本建设资金的比例快速增加,已由2004年的25%提高到2007年的55%,而且有继续上升趋势。按照铁道部公布的计划,2008年到2012年铁路在建项目总投资约为2.7万亿元,以铁道部投资比例84%测算,到2012年完成在建项目需要铁道部投资约2.3万亿元,但铁道部能用于基本建设投资的权益性资金约为4200亿元,还需要新举债约1.85万亿元,加上已有的负债,预计到2012年在建项目完成时铁道部负债总规模将接近2.5万亿元。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和新建项目的投入运营,越来越多的债务将进入还本付息阶段,铁路贷款风险将日益显现。

  在项目决策方面,现行体制下的铁路项目都是以政府决策代替市场决策,项目标准普遍偏高,投资过大、与市场脱节等问题突出,从而对项目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使一些本来可以盈利的项目也变成了亏损项目。目前,新建的一些客运专线以及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往往脱离发展阶段,为追求现代化和高速度,纷纷将原本设计的200公里/小时调到350公里/小时乃至380公里/小时,投资成本成倍攀升,大大增加了未来运营财务压力。可以说,很多客运高铁建成之日,就是全面亏损之时。

  来自铁路部门的信息表明,高铁大跃进还在加速。各地新的高铁规划申报提出的2020年目标,比2008年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有巨大增加,少则增加30%,多则增加100%。许多过去预备在“十三五”动工的铁路,都要赶在“十二五”进行。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建高速铁路将在1.8万公里以上。2020年之后的项目,也在研究尽早动工。尽管在我们这样一种国民收入很大部分归于政府的财政集中体制之下,的确是常常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同时,物权财权的高度集中又不可避免带来了腐败和浪费的高度集中。由于各地铁路局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动力不足,建设运营各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费现象,且建设规模越大,资源浪费越大。今天的高铁大跃进,会不会转眼就成为明天的大浪费,实在是国人不能掉以轻心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