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推荐的上海街道社区服务
今日(已经过了凌晨,其实是昨日)有一个新发现,上海的街道社区市民中心(其实就是所谓的街道办事处)还是提供了不少文体服务(如电影、图书、上网、健身等),让我以后闲时有了去处!只是缺少宣传,普通大众无从得知,也就没法享受!我并不独享,把好东西晒出来,让大家一同享用!
就拿我住处附近的浦东新区南码头街道来说,社区市民中心除了提供常规的户籍、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等行政服务(全部都是跟银行排队系统一样的叫号)外,还提供诸如放映电影、健身、兵乓球、图书馆、网吧、文化艺术展等文体娱乐活动场所,最关键的是几乎相当于零收费的低收费标准!
譬如一场电影票(今天正在放映《赵氏孤儿》)仅需要2元钱,一张全年免费上网的卡仅需15元,一次健身票仅5元钱,其余借阅图书、参观会展等等都是免费!
更要命的是,所有这些服务全社会开放,包含全中国人民和外籍人士,无论您是外地民工还是本地居民,无论年轻人还是退休老太太,全面开放!
服务时间全年无休!无论是周末还是上班日,无论是春节还是圣诞节,全年365天每天提供服务,早上8:30至晚上8:30!
所有我所体验过的场所从硬件条件上来说,毫无疑问像到了国外一样(也许是刚办完世博会正好整修过的缘故,南码头街道正好属于三林世博园区),就想进入了“福利国家”似地,以至于我一整天都在赞叹这种“社会主义”的贴心服务!
但是,问题是:为什么在市民中心接受服务的人并不多呢(除了兵乓球室占满了几个带小孩练球的家庭外,其它文体活动场所人烟稀少)?我要不是随意逛马路逛到那个门口看到一个艺术展的海报,无论如何我也不会相信里面还有这么多宝藏啊!
也许是个别街道(靠近世博)的特殊投入吗?我还没有去调查上海其它街道的情况,我肯定会去进一步了解的。
也许是政府刚刚开始做这些事以至宣传还不到位吧?我相信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也担心宣传到位了,人满为患,低收费还能继续保持下去吗?
也许是民众的文化娱乐需求还没有提高到这种程度?因为一路之隔的菜市场才是大众关心和活动的“真实市民中心”,真有雅兴去读书健身看电影的市民占比还是相当的少!而且那里的环境至少要求参与者保持安静和文明(不吸烟),有许多人要在那儿呆下去是会不舒服不自在的。
但无论如何,至少我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姿态和表现!切实体会到了“被服务”的感觉!也许从经济学上来说,政府提供的这些服务并不一定(比市场)有效率(说不定这就是门庭冷清的根本原因),但我仍然坚定不移的支持有条件的政府单位多提供这样的贴心服务,毕竟有那么一种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趋势!
2011年1月23日凌晨近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