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nk.ly超越Delicious书签三大原因


何李石

文章写完之后,我才发现原来SNS和推荐系统也可以这么玩,世间万物,将其重新组合往往能有重大收获。而俘获忠诚的用户也就在其开始的瞬间。希望对创业的朋友们有点帮助。

不久前,曾经红极一时的社会化书签服务Delicious被宣布关闭,TECH2IPO曾写过两篇文章(《传Yahoo将抛弃“美味的”Delicious》和《日薄西山的Delicious仍值得你的关注》)做相应的报道和分析。后来Yahoo!官方对外证实,不是要将Delicious关闭,而是为其寻找新主。不管怎样,这件事情给Delicious甚至Yahoo!自身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不过,这样的“负面消息”对别人特别是竞争对手来说确是天大的好消息。

Trunk.ly就是在这样一个负面消息笼罩的环境下异军突起,并迅速成为众多 Delicious 用户转移书签数据的首选服务。

我们将其前期的迅速增长简单的解释为“避难所”角色,但其后期的增长绝不再仅仅是个简单的“避难所”了。当然,对这些曲线的解释说来其实也并不复杂。

事实上,虽然Trunk.ly是在Delicious宣布关闭之际“赶”出来的,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发现和解决的产品的问题也多了。从发布到现 在,不到一个月的短短的时间内Trunk.ly的功能逐步完善,完全颠覆了Delicious在用户眼中的形象——对,它是个新型的社会化服务书签,有个 新形象。

那么,Trunk.ly这个新形象到底有何新意呢?

首先,SNS元素。与靠RSS吃饭的鲜果转做SNS不 一样,Trunk.ly天生就是一副SNS脸。对,SNS效应太火爆了,以至于连独一无二的豆瓣都跟着“说”,刚生下来的Trunk.ly不长一副SNS 脸真是太对不起这个社会了。加入SNS特性,你的书签就不单单是你的了,任何一个Follow你的用户都能和你共享这些书签。事实上,因为早起的网址大都 是从Twitter和Facebook这两个最大的SNS中挖掘的,这些网址也是大多数人都愿意在网上共享的,因此默认在Trunk.ly里默认共享才更 为合理。SNS社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那就是以人为中心,这样大多数用户产生的网址都是挑选的,很多情况下是有利于其它用户的。这就使得 Follow别人也很有趣。总之,假如董洵当时不是有意要把Trunk.ly做成书签服务,那肯定有意将其做成SNS社区。

其次,推荐系统。某个用户主动Follow别人可能是因为趣味相投,但他不一定能够每次都找到趣味相投的人。作 为一个标准的SNS社区,Trunk.ly天生具有向用户推荐其它类似用户的功能。这种推荐可能基于用户在其它SNS社区的朋友关系,也可能基于用户分享 的链接的相似度,或者其它关系。不管怎样,新用户进去的第一时间大多都是找到一种归属感——找到其它社区的旧朋友或者找到趣味相投的新朋友。这种归属感通 常表现为对Follow这个按钮的上瘾。作为以前没有任何用户基础的全新社区,这是个非常好的黏住用户的机会——一方面需要推荐,另一方面提供推荐,这是 天作之合。

最后,重视用户。从Trunk.ly官方Blog可以看出,在Trunk.ly爆炸性增长之初遇到了很多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很诚恳及时的和用户一起解决。几天前,我曾在Twitter上发布一条消息:“那个所谓的trunk.ly,怎么老是出错?”算是自己使用过程的一点小牢骚。不久之后就得到其作者的回复: “你能把你遇到的问题发到[email protected]来吗?这样我可以看看怎么解决。 谢谢。”我大吃一惊,心想,你没follow我怎么对我的这条推这么敏感?后来,我就在也没看到过类似错误了,并且压根就没发现出错过。难道当时我自己看 错了?此外,还提供Connections服务,让用户一键连接到Facebook、Twitter、Delicious、Pinboard甚至RSS等 地方获取链接,并为用户提供完善的Export/Backup服 务。而对于开发第三方服务,Trunk.ly在每个用户新注册之初就提供了API支持,不需要像大多数网站一样再次申请。做产品做服务,不当如此以用户为 中心吗?要知道,除了用户,你什么也没有——即使你有再高深的技术,那也是干巴巴的。成就你的团队的,除了用户没有别人!

注:如果你使用的是Google Chrome浏览器,已经有热心网友为Trunk.ly开发出了基于API的扩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