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9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发布了《中美联合声明》,宣布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其关键词有三个:全面、互利、经济伙伴。其隐含的意思可解读如下:
全面:中美均为大国,在贸易、金融、投资、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有着共同的威胁或利益,中美之间并不是只有贸易不平衡和汇率问题;在WTO、IMF、WB、G20等全球经济治理框架中,双方博弈的空间很大;双方交集甚多,撕破脸皮的可能性在降低。
既然全面,说明双方可交换的东西甚多。但每次大家谈的东西都差不多,无非是美国要中国人民币升值,要中国解决贸易不平衡,要中国提高市场准入,要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中国呢则要美国放宽出口限制,要市场经济地位,同时送上波音订单。美国人没创意,中国人更没创意。
互利:是指双方的合作是以互利为基础的,意味着一分钱的让步要有一分钱的回报,意味着寻求对等的市场准入机会,意味着双方不是“真正”的朋友。
然而,真正平等的互利是不可能的。中美互利是不对称的互利,总体上美国占便宜更多,但却占据道义高地对中国总是不满意。这是所谓的霸权的好处吧。
经济伙伴:而非战略伙伴,意思是说双方仅仅在经济领域是伙伴关系,在其他领域则不一定是伙伴关系;伙伴关系也就意味着双方并非是结盟关系,“G2”之说该休矣!
当今格局为,一个老大,N个老二,所以,老大和哪个老二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战略伙伴。只有老二之间有可能成为战略伙伴,但这也是老大所极力反对的。老二该怎么办?
中美大博弈,好戏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