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为谁而跌?揭秘背后隐藏玄机!
我们上日分析提示,行情以去年8、9月份整理平台为依托,以公布去年12月份有所回落的CPI数据、去年全年的经济数据为“安慰”弱势反弹只属于调整中的抗跌性质,只属于技术性反抽性质,无论去年12月份数据,还是去年全年数据都已是“过去式”,都已经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不代表什么问题。因此,行情整体仍处于结构性调整的趋势中。周四,系列10年的经济数据公布,行情立即呈现“见光死”已作说明。
目前行情的中期压力在于,紧缩基调下市场流动性内外皆收紧:由于一季度处于信贷释放高峰、大量央票到期、CPI再次“冲顶”三重压力叠加的阶段,继续紧缩调控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形势下,本次上调准备金率起到了“绷紧市场紧缩预期神经”的作用,行情因此破位下行。除了国内调控政策全面偏紧之外,美国经济复苏给A股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带来热钱抽离的压力也困扰着市场。
相对于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高居、经济增速下降、政策全面紧缩的环境,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在复苏信号明确后形成的“低通胀、在复苏”的市场环境已明显优于新兴市场,美元资本已经开始因此大量回流。根据专业基金跟踪研究机构EPFR最新统计,从去年九月份开始,中国股票基金就开始出现资金净流出,上周是“金砖四国”股票基金是自2008年3季度以来资金流入最差的一周。很显然,新兴市场高通胀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本管制和紧缩政策已经引起了国际资本的忧虑。因此,A股市场的流动性形势正面临着内外皆收紧的局面。
目前行情的短期压力在于,12月份CPI已经“见光死”,后续市场将重点关注再次“冲顶”的1月份CPI,在“大雪封路”、节日消费、全球灾害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1月份CPI再次“冲5”已成大概率时间。同时,由于一月份各银行放贷“过去兴奋”,以至于两周刚过一月份的信贷形势就要超标。在以上两大因素下,出现新的紧缩政策已是时间问题。
目前行情的自身压力在于,在流动性收紧形势下,新股全面破发,甚至是深度破发。这必然会倒逼新股发行价与上市价格不断降低(实际上,目前的新股发行价格也有着巨大的降低空间),受比价效应影响,新股发行与上市价格的调低下又会进一步压迫原先“三高”次新股的不断调整。久而久之,只要市场流动性仍处于紧缩周期内,创业板与中小板行情就可能会形成一个恶循环。因此,创业板、中小板已经进入“去三高”的中期调整过程中!
我们近期持续分析提示,目前仍处于“反通胀”政策不断紧缩的过程中,行情也正处于“紧缩困境”的状态下。后期还需注意的是,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一样,“大小非”也普遍存在牛市看涨、弱势恐慌的心态,政策收紧与行情调整必然会促使“大小非”加大减持规模。因此,虽然短期行情在跌至去年8、9月份的整理平台后有所抗跌反弹,但在流动性紧缩、新股(次新股)“去三高”、大小非减持等三大压力叠加下,行情整体还难有好的表现。因此,仍需要以降低持仓、择股偏向低PEG、等待“跌出来的机会”等为导向,增强投资策略上的防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