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齐中熙、崔文毅)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开始,成千上万的人将踏上归乡的旅程。作为百姓出行首选的铁路,2011年春运期间预计发送旅客2.3亿人次,同比增加2554万人次。在铁路高速发展,特别是高铁日新月异的现在,2011年春运有哪些值得期待?
运力增加 解决“一票难求”尚待时日
随着2010年几条高铁线路相继投入运营,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达到8358公里,居世界第一。“陆地飞行”的速度、公交化的运营、大幅增加的运输能力,高铁无疑成为2011年春运的最大看点。
“中国铁路的大建设使铁路旅客运能大大增加,运能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2011年春运全国铁路日均开行列车2265.5对,同比增加293对,运送旅客能力达到620万人次,增加69万人次。其中,每天开行动车组480对。”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说。
据悉,2011年首次投入春运的新线是沪宁高铁、沪杭高铁、福厦高铁、海南东环高铁、昌九城际、广珠城际、长吉城际、成灌铁路和太中银、包西、宜万铁路。加上此前投入使用的京津城际、武广高铁、郑西高铁、合武高铁、合宁高铁、石太高铁等线路,让广大旅客初步享受到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除了增加高铁外,普通列车也有加开。据悉,2011年春运铁路部门将大量开行普通列车,全路共安排直通临客运行线336对,比2010年增加了13对。已开通并行高铁的武广既有线,2011年春运期间开行普通列车达到32.5对,与2010年春运持平。
毫无疑问,高铁的不断开通运营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2011年春运的紧张状况,不过由于我国高铁尚未成网,“一票难求”问题并不能完全缓解。
“解决‘一票难求’问题,最终要靠加快铁路建设,增加运输能力。”王志国说。
王志国介绍说,2011年,北京-上海、哈尔滨-大连、北京-石家庄等高铁有望建成通车。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将突破1.3万公里,初步形成覆盖面更广、效应更大的高铁网络。
按照规划和目前的建设进度,到201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发达完善的铁路网,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西部铁路5万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一票难求”状况将逐年缓解,到2015年有望基本解决。
运营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回家过年,安全第一。不少人担心,高铁速度是上去了,安全能保证吗?是不是速度越快就越不安全呢?
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告诉记者,交通工具的安全不是由速度高低决定的,而是运营安全保障体系决定的。我国高铁安全是有保障的:
系统设计严格遵循故障导向安全的理念,也就是说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采取降速慢行、关闭信号、停车等故障导向安全的措施;
技术和设备先进可靠,完全符合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并经过了充分联调联试和试运行;
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运营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维护和应急措施等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建立了一支经过不同层次技术培训、适应高铁岗位要求的运营管理及维护队伍;
装备了功能全面、精确可靠的防灾报警监控和视频监视系统,能对异物侵袭、大风、地震、雨雪等自然灾害及治安综合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监控,通过列控系统和调度指挥及时进行防范。
“高铁运营安全保障系统是完善、成熟的。我国高铁运营三年多来,已经安全运行4亿多公里,安全运送旅客6亿多人。”何华武说。
2011年春运,铁路部门进一步细化了极端恶劣天气、行车事故、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了应急储备和人员演练。严格应急值班值守制度,保证信息畅通,一旦出现恶劣天气、突发事件,保证指挥有力、运转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