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国资辉煌“十一五”


黄石国资辉煌“十一五”
 
湖北黄石  李国芳
 
 
 
“十一五”期间,市国资委重点探索建立新型国资监管体系,全面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第二轮国企改革。出资企业总资产由2005年的140.0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31.85亿元;利润总额由1.94亿元增加到11.18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由95.14%提高到118.16%。被省政府评为“湖北省国企改革先进单位”、被省国资委评为“全省国资监管先进单位”。
1、全新的国资监管工作全面推开。一是开展了全新的产权管理工作。截止2010年9月30日,全市企业国有产权共进场73宗项目,转让的金额比评估值增值1.08亿元,其中出资企业49宗项目,交易的金额比评估值增值6208.25万元;95宗资产评估项目,评估前资产总额80.08亿元,评估后增值为87.1亿元,增值率为8.77%。净资产评估前为31.95亿元,评估后增值为38.05亿元,增值率为19.09%。其中,通过我们对评估报告的严格审核,审增国有资产1.4亿元;对14项不良资产核销项目,共核减资产3695.17万元,核减比例达35.28%。我们的作法和成绩,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肯定,产权管理和财务监督年年荣获全省产权管理和财务监督先进单位称号。
二是开展了全新的业绩考核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出资企业,我们全部纳入考核,通过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极大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如商业银行年年获A级,2006年利润总额为1528万元,考核后的2007年猛增到5156万元,2008年又增加到8969万元,2009年虽受金融危机冲击仍实现8372万元。
三是开展了全新的法制建设工作。强调企业法制建设的目的是维护企业权益,直接领导并参与冶钢集团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诉讼重大案件,共协调处理了12起企业重大法律纠纷事务,涉案金额1.8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9615万元,出资企业也通过法律手段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达17399.7万元;依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累计接待受理来信来访600余件1100多人次,协调解决了包括省委罗书记、市委王书记批件在内的矿务局教师集体信访、轴承厂职工集体信访、海观山职工赴省上访等重大突出信访问题。
四是开展了全新的政策研究工作。先后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省人大常委会法律专家组和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等提交调研建议上百份,为国家出台《企业国有资产法》、省出台《省“两型”社会促进条例》和国家完善扩大内需振兴十大产业政策、省制定新一轮国企大发展政策等提供了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研究出台了27份规范性文件,为我市国资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五是指导和推介了全新的县级国资监管架构模式。我们配合大冶市委市政府,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建立起了由国资部门“管物”、财政部门“管钱”的国资监管新格局,在省国资委强力推介的同时,我们正在向国务院国资委推介。
2、大中型国企改革纵深推进。一是在成功重组冶钢钢铁板块资产的基础上,直接与中信泰富谈判,以1.61亿元成功转化了市国资公司持有的新冶钢5%的股权,增值0.7亿元,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是直接与瑞士豪西蒙谈判,签订了豪西蒙、华新集团、华新股份、市国资委四方签字的华新股份的定向增发协议,引入世界500强的豪西蒙再次对华新股份战略投资20亿元。
三是亲自组织、指导、参与了冶钢、华新、美尔雅等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市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断优化,为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通过艰辛的努力,在引进深圳天华重组康赛保住了上市公司壳资源后,又引进了江苏中茵重组了天华,使频临退市的上市公司得以复牌,继续成功运作。
五是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国有大型企业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优化主业结构。截止到2007年底,仅冶钢集团、华新集团和美尔雅集团等3家企业就剥离辅业达62家,剥离出来的辅业都纷纷改制,富余人员同时得到妥善安置。
六是实施困难企业关闭破产。黄石矿务局、东风轮胎黄石公司、东风轮胎黄石橡胶公司、中橡金帆公司四家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已获得国家批准。黄石已获国家批准的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总数达到20家。对一批生产经营艰难、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依法破产。向人民法院申请依法破产的企业总数达到50家。
七是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安置。先后向196家企业返还土地出让金5.29亿元弥补职工安置资金缺口;向省政府有关部门争取国企改革脱困资金1.1亿元;向121家困难企业拨付1.22亿元解决改制企业职工社保问题;争取省属下放企业中小学离退休教师待遇补助费2235万元,解决1189名教师待遇问题;争取到省政府专项补贴资金6000万元,用于解决原省属下放企业职工安置问题;争取中央医疗保险补助资金2.17亿元,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
3、多模式国资运营初见成效。一是市国资公司充分利用投融资平台功能,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开展地方国企改制重组项目合作,争取到政策性贷款1.35亿元,使8个项目企业、12000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还争取到贴息期内省政府贴息1555万元。并由于运作到位延长了贷款期限,延长期间为项目企业节省了财务费用2000万元;
二是市国资公司通过与政策性银行和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作,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和商业贷款支持,融资1.24亿元“打包”回购28.04亿元企业金融债务;用资产变现和贷款融资方式,以1.52亿元三年期偿付冶钢集团所欠信达资产管理公司13亿元金融债务,成功化解了政府“信誉危机”。
三是国资收益实现了零的突破,市国资公司累计收取国资收益27亿元,其中股权红利收益4.3亿元,全部上缴财政,创全省市州“上缴之最”。
4企业项目建设强力服务。一是积极争取省国资委的支持,由大冶有色担保,促成市城投公司10亿元债券的成功发行,化解了该次债券因无人担保而遭流产的风险,为黄石的项目建设增添了金保障;争取省国资委调剂大冶有色认购股权一亿股,促成劲牌公司参股大冶有色。
二是对东贝集团压缩机扩产项目、美尔雅集团服装扩线项目,对新冶钢受让15、16号码头,市国资委专人“点对点”服务,使这些重点项目都提前或按时竣工投产,为我市经济建设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三是引进中茵集团在黄投资兴建五星级宾馆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引进人本集团整体收购市轴承厂,新增固定资产投入2亿元,其一期工程2009年竣工投产,并随即加快二期建设。
四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组织中央、省、市及出资企业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抱团取暖”活动,共有华新、宝钢黄石、新兴铸管等11家企业签订了14个“抱团取暖”项目,增强了企业战胜危机的信心,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拓展了合作领域,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凝聚力。
5、国企党建长足发展。一是在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先创优等主题活动中,先后组织了国资系统游泳比赛、“国资之声”电视现场直播、“推进三大战略”表彰颁奖等活动,增强了国企党建活力。
二是深入拓展企业“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华新集团、东贝集团荣获全省国有企业“四好”班子集体称号。
三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深入推进了反腐倡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