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门”:凡事不出事都没有事,一旦出了事就都有事


  网络曝光了海门市审计局“接待门”事件,对审计局局长本人“三年挥霍一千万”等流言,有关方面仍在调查中。为确保调查公正性,局长已被停职。知情者告诉本报记者,该局长平时为人比较强势,人际关系紧张。“这次出事,可能是内部矛盾爆发”。(1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

  所谓“内部矛盾爆发”,说白了是“咬出来”的。至于是是彼此“咬”,还是个别“咬”,且等调查结论。但不用等的问题是,为什么“接待门”只能靠“咬出来”?如果不“咬”,“接待门”还会有今天的曝光吗?

  近年来的反腐,我们发现一旦揪出一个贪官,往往是“拔出萝卜”才带出的“泥”,属于“意外收获”——除了“咬出来”,被小偷“偷”出来,写日记“写”出来,被情妇“骂”出来,被私生子带出来……

  “出了事才有事,不出事就没事”。“不出事就没事”,其实恰恰击中了监督的软肋。许多事实已反复证明,“不出事”并非“就没事”,而是监督的缺失导致了“事已有”、“事很多”却“就没事”的怪事。一个个贪官被“咬”出来、“偷”出来、“写”出来的贪官,不就是例证吗?腐败分子利用监督、制约的薄弱甚至缺失,前“腐”后继,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既然现行体制、机制存在着滋生、蔓延腐败的土壤,那么如果不去触动现行的体制、机制,所谓的“防范”,充其量也只能是隔靴搔痒。

  凡事不出事都没事,出了事就都有事!如果央视新址燃放烟花没有出事,什么问题都暴露不出来,CCTV也不会易主——

  很多问题的暴露不可预料——说不准意外发生什么事情就牵涉出乱七八糟的事情来,该你倒霉了你是躲不掉的——

  凡事不出事都没事,一旦出了事,各个环节都要肃清一遍——

  一座桥梁倒塌了,那要查:招投标没有?招标有无腐败?有无转包?施工资质?监理的责任?设计有无问题?————

  凡事不出事都没有事,一旦出了事,你我谁都逃不了干系(局内人说)

  东窗事不发,都是孔繁森;一旦东窗事发,孔繁森就变成了王宝森。

  总之,凡事不出事都没有事,一旦出了事就都有事。

  事实反复证明,“不出事”并非“就没事”,而是监督的缺失导致了“事已有”、“事很多”却“就没事”的怪事。“毒鱼”、“毒蛋”、“毒奶”……曝光之前都是“没事”的,曝光之后才“有事”了。尤发人深省的是,有的贪官在被意外发现是巨贪之前,居然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一面是职务升高,权力加大,一面是贪污受贿的次数和数额也在增多,腐败也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因此,解决腐败问题,既要有打击、惩处的手段,更要走制度建设的路子。 

  民众对反腐的期待警钟敲了又敲,早已敲个不停,然而这没完没了的警钟,到底敲给谁听?平时看似面面俱到的制度,只有在出事之后才显出了稻草人的本相,恰恰反证了出事的必然性——不到“出事”“就没事”,结果就是必出事。一次次出事,从量变到质变,最终轰然垮塌的会是什么?

          还有多少"门",等着"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