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两个500强榜单的欣慰与尴尬
201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9月4日揭晓。8月29日,全国工商联也发布了“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将这两份榜单放在一起品味,别有一番滋味。
先看中国企业500强,多项指标都非常抢眼:营业收入总额超过27.6万亿,几近GDP的85%,在净利润和资产收益等指标方面,更是达到了历史最好的水平。在总体规模和营业收入方面,与《财富》全球500强以及美国500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营业收入总额来看,27.6万亿的总额相当于世界500强的17.53%,相当于美国企业500强的41.4%,而看收益指标,2010中国企业500强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均超过世界和美国企业500强。
再看“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虽然今年民营企业入围的门槛已经由2008年营业收入29.7亿元提高到36.6亿元,但这并不能证明民营企业的竞争环境有明显的改善,数字只要通过比较才有思考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对比一下中国企业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的利润。前者共实现净利润总额1.5万亿元人民币,后者利润是2179亿,而仅仅银行、邮电通信和石油三个行业就实现利润6873亿元人民币,是民营企业500强利润总额的3倍,甚至中移动和中石油两个巨头的利润之和超过了500强民企的利润总和。
其二,中国企业500强,前10位都是清一色的国有垄断企业,前36位找不到一家民营企业,总体来看,中国民营企业在500强中所占比例仅仅在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千亿俱乐部”总共有63家企业,民营企业只有5家,万亿以上的有3家,都是清一色的央企。
其三,报告显示,2010中国企业500强的经济效益与效率在所有制结构上继续呈现民营企业领先的格局。据统计,从盈利水平看,国有企业的收入利润率为5.38%,略低于民营企业的5.79%;资产利润率为1.5%,也低于民营企业的3.14%;人均利润水平为5.27万元,远低于民营企业的7.86万元。从劳动生产率看,国有企业的人均收入为97.88万元,明显低于民营企业的135.9万元。从劳动生产率看,国有企业的人均收入为97.88万元,明显低于民营企业的135.9万元。
其四,看收入,统计数据表明,国有垄断行业的员工数量不到全国的8%,但是工资总额占全国职工总额的60%,而且旱涝保收。反观私营企业,以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调查报告为例,200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8199元,而国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5053元,私企的收入只有国企的一半。
这样,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狂飙猛进,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地位的逐渐边缘化,而以大多数国企为标志的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呢?的确,借助于金融危机,中国企业缩小了与全球知名品牌的差距,但如果看看那些已经进入全球500强的中国垄断企业,却没有一个具有世界声誉的品牌,主要的盈利来自垄断,在企业核心技术和竞争力方面依旧残缺,实事求是而言,缺乏民营企业代表的中国企业,在真正的软实力方面与全球乃至美国企业之间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
在国企的挤压下,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之恶劣前所未有,尽管今年我们通过了“民间投资36条”,但由于缺乏实施细则,民间投资的环境并没有相应改善。统计表明,目前民间资本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只占13.6%,在金融业占只9.6%,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只占7.5%,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只占6.6%,至于在石油、电信、铁路等领域,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一些地方政府以重组整合的名义将民间投资挤出煤矿等领域,大量的民间资本没有出路,只能游离在通过重组整合等手段,将民营资本逐出。两份500强的榜单,几多欣慰,几多尴尬,期间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的辉煌,更有中国民间资本的辛酸。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而言,如果民企一直是国企可怜的注脚或者奴婢,中国经济要获得持续的国际竞争力,我难言乐观。
马光远(云南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