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的风。。。凤凰的梦
文 / 张妙阳【凤凰卫视台声,首席配音师】
春夏秋冬,海滨广场一座旁走廊,迎向吹拂不止的海风,发梢散乱。
在海滨广场十五层录音室玻璃窗,远眺港岛,霓灯点点,璀璨醉人。
几许晨曦深宵,信步黄埔花园人行道,毗邻黄埔小学清纯学生的读书声,
还在朗朗响起。
1996年3月,凤凰扬蹼起飞 ,人们讶异问:“行吗?凤凰能翱翔吗?”
十四年了。
就在这儿:
多少搔头挠耳,呕心沥血, 面红耳热的争论。
多少红丝满眼,激昂慷慨, 运筹帷幄的奋战。
多少磨拳擦掌,争分夺秒, 捏把冷汗的心跳。
多少惊心动魄的传媒战争, 就在这儿上演着。
就在这个楼---黄埔海滨广场一座。
历史,往往如此不动声色,默默地书写,纵使千军万马,只有从容淡定。
刘长乐先生,王纪言先生,崔强先生,周军先生,余统浩先生“冲动”而冷静的一个个决策。
凤凰弟兄姐妹就如此不怠不倦为使命梦想地往前冲,往上飞。
一次,跟本港传媒高层朋友闲聊,恰巧刘海若在英国因火车意外受重伤,刘老板立刻义不容辞扛起责任,为海若到处奔波。朋友说一句:“凤凰,只有凤凰,才这样善待自己的员工。” 我答:“是,能成为凤凰人,我幸运。这就是凤凰的心怀。”
当年,是刘长乐先生,王纪言院长毅然选择我----- 一个“四不像”【非大陆非台湾非香港也非新加坡】配音人挑起台声重任,难以想象他们得面对多少不解的目光和疑问,像我,从没在大陆磨砺,不曾在北京广播学院学过播音,竟成为令全世界华人为之侧耳,独一无二的凤凰之声?
这,也是凤凰的勇气。
回忆海滨广场一座的十五层小小录音室,我潇洒的口水就狂喷那价位不高的麦克风,成就了铿锵有力,多采炫丽的凤凰之声。
常在神州各地做演讲,人们爱问我:“您的台声风格具体是什么?” 我淡然答道:“我就是我,无人可复制,当别人竭力模仿我,觉得极难模仿得像,这就是我的风格。”
媒体战争战云密布,未来二十年,凤凰的道路越来越不易。
“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展翅翱翔,心更从容”---- 我深信,就是凤凰的精神。
海滨广场一座录音室的灯,从未熄灭。
深夜,迎着风,发梢轻乱,踏在红磡码头红砖路上,我心依然暖暖烘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