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王先金 编著
第五章 宋子文脱离蒋介石
陈诚病死台湾 (5)
宋子文宴会病逝 三姐妹未能相逢
宋子文在蒋介石政府内曾先后担任财政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及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外交部长等职,声势显赫,权倾一时。他还在中国财政开发公司和中国银行的名义下,开办了许多私人企业,在全盛时代,被称为“中国的摩根”,《大英百科全书》也说:“宋子文享有世界上最大的富翁的声誉”。
宋子文不但敛财有术,而且性格坚强果断,魄力过人,办事不怕担风险。西安事变时,他两度飞往西安,从中斡旋,即为一例。
1947年9月,宋子文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宋子文即偕妻子张乐怡逃往香港,后来在巴黎休养了一段时间飞抵纽约,从此过着深居简出的寓公生活。
蒋介石到了台湾后,多次邀请宋子文前去担任重要职务,都遭到他的婉言谢绝。1962年到台北,但他只呆了几天,就飞回纽约。临行时宋美龄没有送他,认为当此孤立无援之际,连亲哥哥都不愿意助以一臂之力,未免太“冷酷无情”了。
1971年4月25日,宋子文夫妇赴旧金山探望亲友,一位老友为他设宴洗尘,本来有心脏病的宋子文因为吃得太快,食物卡住喉咙,喘不过气来,就这样离开了人间,时年77岁。
正在戴维营度假的尼克松总统获此消息后,提前返回白宫,立即授意与宋子文有关系的美籍华人尽快邀请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这三位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女性前来纽约参加宋子文的葬礼。这一方面可在人道主义上成全宋氏三姐妹再次相逢,同时也在外交上为其尽快叩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门找到捷径。因为尼克松知道,只有通过中美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的接触,才能谈得上改善两国关系并建立外交关系。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女士便是他最盼望会晤的人选。
为实现这一目的,尼克松于1971年4月26日特地向台北宋美龄发了唁电。这唁电不仅使宋美龄感到意外,就连已经对美国不抱什么希望的蒋介石也为之振奋,他要宋美龄借参加宋子文葬礼之机,再次施展其“夫人外交”的才能。
尼克松同时邀请了中国大陆的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在台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和时在美国的孔祥熙夫人宋霭龄前来参加宋子文的葬礼。
据说尼克松当天就收到了中方的回复:“宋庆龄副主席赴美参加宋子文的葬礼,由于中美尚未建交,没有直达航班,现在通过美航空公司联系专机,经伦敦飞美国。”同时,尼克松也收到了宋霭龄、宋美龄将前来参加葬礼的回函。
然而,当宋美龄的专机刚飞到美国夏威夷上空时,却收到了蒋介石“暂不飞纽约”的急电。原来蒋介石看出了美国急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的用意,同时又害怕这次葬礼是中共的“统战圈套”。宋美龄为了蒋介石而又一次作出牺牲,放弃了三姐妹再次相逢的一次良机。
接着,宋子文家属收到了孔家的电话,宋霭龄临时决定不参加弟弟的葬礼了。
得知这意外的消息后,尼克松立即通知有关部门电告蒋介石,说明宋子文的葬礼纯属宋氏家族的私事,和大陆的中共无关。但宋美龄仍留居夏威夷观望。
4月28日,宋子文的灵柩从旧金山运抵纽约。葬礼的前一天,中共方面电告说,由于包租不到专机,宋庆龄无法赴美国参加弟弟的葬礼。尼克松深感遗憾,他把这一消息通知了蒋孔两家。结果宋美龄飞回了台湾,在美国的宋霭龄则犹豫不决。
宋庆龄也因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包机问题而未能成行,致使尼克松早日会晤中国高层领导人的计划完全落了空。
5月1日,在纽约市中心的一个教堂里举行了宋子文的追思礼拜。参加者有宋子文的遗孀张乐怡和三个女儿(宋琼颐、宋曼颐、宋瑞颐)、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以及顾维钧、台湾驻美“大使”刘锴等数百人。
尽管尼克松总统为宋氏三姐妹在美国相逢作出了努力,然而宋氏三姐妹终于未能相逢,这不能不说是个世纪之憾!
宋子文夫妇共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宋琼颐和丈夫冯彦达婚后育有二子(冯英翰、冯英祥);二女儿宋曼颐和新加坡华裔余经鹏结婚;三女儿宋瑞颐则嫁到了菲列宾。三个女儿共为宋子文生育了九个外孙子和外孙女,这使宋子文夫妇的晚年生活充满了生机和乐趣。宋子文晚年对医学津津乐道,执掌过国民政府财政大权的他对投资也极有兴趣,每逢纽约证交所有新公司上市,就颇为兴奋。
由于宋子文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和外交部长等要职,系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宋氏家族的长子,因此宋子文档案亦是胡佛研究所最受瞩目的典藏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起,宋子文的档案就开始陆续入藏该所档案馆,现在,关于宋子文的3万多件文件已经陆续开放给学者阅览。内容涉及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政治与经济、战时的中美外交等。其中,有关他“西安事变”时的日记、关于“史迪威事件”的谈话,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宋档主要分三部分:一、早期开放的共计39盒。主要是抗战期间宋子文在美国代表蒋介石的有关活动及其在外交部长任上时的档案。二、宋美龄在世时不能开放的档案共19盒。三、宋家家属新捐赠的档案共8盒。这些都对研究中国近代史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陈诚情场得意 战场失意
陈诚,字辞修,生于1898年,浙江青田人,1922年6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5月黄埔建立,陈诚被派为上校特别官佐,因勤勉廉洁,得到蒋介石赏识,后在东征和北伐诸役中,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到1928年就被提升为中将警卫司令。
蒋介石麾下有“八大金刚”:何应钦、钱大钧、顾祝同、刘峙、陈继承、陈诚、蒋鼎文、张治中。
在黄埔军校,陈诚仅是一个候差军官,任上尉特别官佐。而何应钦是军校的少将总教官;钱大钧是中校兵器教官;顾祝同、陈继承是中校战术教官;刘峙是少校战术教官;张治中稍晚一些来,也被任命为第三期入伍生总队的上校副总队长。只有蒋鼎文的军衔低于陈诚,任第一期中尉区队长。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的核心是何应钦和陈诚。在大陆时称“蒋何”,到了台湾,便称“蒋陈”。
1918年,陈诚21岁,自杭州体育专科学校毕业,正为前途彷徨,有同乡前辈杜志远当选北平政府国会议员,他带陈诚北上进京。在北京逢“五.四”运动发生,热血青年无人不思救国,陈诚也不例外。杜志远便托人介绍陈诚去投考保定军官学校。陈诚被录取了。
1922年,邓演达奉孙中山之命,到上海物色军事人才。选中的人当中,便有陈诚。陈诚随邓演达南下广州,邓演达担任警卫广州大元帅府的粤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陈诚任该团第三连连长。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邓演达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兼入伍生总队长。陈诚又被邓演达带进黄埔军校,担任上尉特别官佐。
有一天,从市内玩耍归来,夜不能成寐,索性起床挑灯读书。适逢蒋介石查夜,寻灯光而来,见陈诚夜读,拿过一看是画有很多杠杠的《三民主义》,从此留下深刻印象。以后成了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
八大金刚中,蒋介石每每用陈诚“压轴”。收拾不了的烂摊子,让陈诚去收拾;啃不动的硬骨头,让陈诚去啃;实在丢不起人了,蒋介石也让陈诚去丢人。
陈诚对蒋介石忠心不二。蒋介石也把他当作自己的心腹,并为他选取妻子。
谭祥,又名曼怡,湖南茶陵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之三女。谭祥品貌端庄,聪慧出众,并与宋美龄一起到美国留学,因其父谭延闿曾认宋美龄之母为干娘,故谭祥虽只比宋美龄小6岁,但按辈份,却是宋氏的干女儿。
1930年9月,谭延闿中风去世。临死前,嘱托蒋介石为他的三女儿物色才识卓越的乘龙快婿。
谭祥品貌端庄,聪颖出众,甚得蒋介石夫妇的喜欢。
当时浙江老乡18军军长陈诚为蒋所赏识,他派副官找来陈诚、谭祥,陈诚对谭祥一见倾心,不仅为其潇洒风度所折服,而且更为蒋介石充当月老受宠若惊。自此以后,陈诚与谭祥书信往返,电话不断,两颗爱慕的心遂渐溶化在一起。一次,陈诚由岳阳军部到长沙开会,特命副官邱行湘在长沙选购了鹅绒织棉沙发椅垫、枕头、湘莲等礼品送到南京谭公馆,令谭祥感动不已。
可是陈诚是有妇之夫,出身名门闺秀的谭祥当然不肯迁就。陈诚就委托妻兄、自己的下属吴子漪出面劝导,老实的吴舜莲同意离婚,但提出了一个可怜的条件:“生不能同衾,死后同穴。”陈诚立即予以同意。
1932年元旦,陈诚身着戎装,领章上闪烁着两颗中将的金星;新娘一身素白的礼服,手棒一束玫瑰花在上海沧州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蒋介石为证婚人,宋美龄为介绍人,来宾尽为权贵显要,婚礼场面之壮观轰动了上海。
陈诚度过蜜月后,又匆匆赶赴硝烟弥漫的江西战场。为报答蒋介石之恩,他整编部队后向红军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他以抚河为中心,采取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的战略原则,向苏区黎川、建宁地区包围和截击。他出师不利。1933年1月4日在黄狮渡遭红军袭击,第5师第13旅旅长周士达“失踪”,2月27日,第52师、59师在黄狮被歼,52师师长李明和59师师长陈时骥双双被红军俘虏,生俘者达万余,缴枪万余支。尤为可笑的是,第11师被俘的士兵,每人身上都带有一条绳索,原来是战前发给他们捆绑红军,好回去领赏的,没想到倒成了套他们自己脖子的绞索。陈诚闻听所部被歼,昏厥倒地,醒来后写下了“诚虽不敏,独生为羞”的字句。
3月,陈诚指挥罗卓英、吴奇伟两纵队打算长驱直入,进攻广昌,11师又为红军围歼。该师为蒋军嫡系中的嫡系,是陈诚的起家部队,在此以前从未败北。师长肖乾自恃战斗力强,罗卓英警告他地形不利,肖乾硬是要“拼一拼”,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罗卓英纵队在由乐安向东到黄坡集中的途中,也被红军截击,损失惨重。仗基本上是按蒋介石的意思打的,但仗打败了,承担责任的却不是蒋介石。
一个月之内,精锐之师尽丧,在国民党内引起震动,何应钦攻击陈诚为常败将军,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对他大肆加以攻击,并建议取消被歼的几个师的番号。陈诚闻此消息,悔恨交加,电陈蒋介石辞本兼各职,并不待回电,即去南昌,住在家中,闭门谢客。
1933年4月1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决定,以中路军总指挥陈诚“骄矜自擅,不遵意图”,降一级,记大过一次;军长罗卓英“指挥失当,决心不坚”,革职留任;第11师师长肖乾“骄矜疏失”记大过一次。
蒋介石虽怒其不争气,但并未对陈诚失去信任,但陈诚不主动前往谒蒋,蒋亦不便召见。谭祥心头着急,便邀陈诚散步,顺便去看望宋美龄,陈不便拒绝,便往谒宋,宋与陈寒暄过后,蒋介石即出现,与陈诚面谈,蒋承担了责任,并赞扬陈诚是“为国揽过”,要陈诚速回前方主持军事,陈诚前嫌尽释,欣然受命。
1933年10月,第五次“围剿”正式开始。陈诚被任命为第三路总指挥兼北路军前敌总指挥。他指挥部队抢占黎川,切断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在浒湾战斗中使红三军团、红七军团严重受损;在大雄关使红一军团、红九军团蒙受重大伤亡;强攻广昌、建宁、古龙冈;血战高虎脑、万年亭;最后再陷石城,迫使中央红军提前长征。
两广事变,长沙督阵
何 键 李 品 仙
1936年6月初,两广的李宗仁、陈济棠打出了“反蒋抗日”的旗号,并派何键的老同学、桂系的总参谋长李品仙以及唐汴来长沙联络何键。何键答应两广军队进入衡阳后响应。
何键的两面手法,瞒不过蒋介石,他立即令陈诚坐镇湖南,把守南大门。
何键接到电报,大惊失色,立即到李品仙那里说:“现在老蒋抽调了好些军队入湘,并由陈诚来指挥,你们呆在这里恐有不便,不如赶紧回去。”
李品仙哈哈大笑:“‘人言芸樵无肩膀’,果如其言。”
何键顿时脸拉得很长,不高兴地说:“当年你不是摇身一变,由唐生智的大将变成桂系的红人吗?后来唐长官重新回部队,拒不见你,你还痛哭流涕,说:‘老长官不能原谅我,我对你可是忠心耿耿哟’!”。
李品仙突然变色,拂袖而去。
李品仙刚走,陈诚即到,他是从山西“剿共”前线来的,一下飞机就问何键:“军情如何?”
何键献媚道:“陈军长刚下飞机,旅途劳顿,还是先洗澡再谈吧,不然,有人会说我这个地方官怠慢了本省的贵婿啊!”
“军情紧急,一切客套均免了,你赶紧谈吧。”
正当何键大谈他如何抵御两广时,罗霖跑来了。
陈诚一见罗霖师长,惊叫起来:“罗霖兄,你怎么还呆在这里?”
罗霖哭丧着脸说:“我奉命后立即率部队开赴长沙,到长沙后可找不到运兵车辆,找公路局,那里答复说,从长沙到株洲的路基刚修好,恐怕出危险,找铁路局那里答复说:没有车皮,我有什么办法。”
陈诚顿时发怒:“一个省找不到运兵车,一个省主席还调不动车吗?”
何键叫道:“很可能两局也有苦衷,一般情况下是应该满足军务啊!”
“请你立即打电话,命令所有车辆听罗师长调用。”说完,陈诚冲出了何公馆,何键气得大骂:“这个陈矮子,这个陈矮子。”
由于陈诚进兵迅速,加上蒋介石的收买,陈济棠通电下野,何键因态度暧昧,他的省主席一职不久由张治中取代。
(注:《孤岛落日》最新电子版本约有91万字,有图片300多幅,有需要的网友,可与我联系。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