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七十二贤人面对后妈的秘诀


孔子七十二贤人面对后妈的秘诀

 

  怎么对待后妈的虐待

  我姥姥小脚不识字,可我的知识与世界观却大多从她那里继承。小时候她讲过一个继母经常虐待儿子的故事,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之一:《芦衣顺母》。

  《芦衣顺母》的故事是这样的:孔子七十二贤人里有一个贤人,叫闵子骞,在孔子的弟子中的排行非常高。

  这一天,“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农村下大雪,闵子骞与两个弟弟,哥儿仨拉着一个车走,他爸爸是个车老板,拿着鞭子。冰天雪地,闵子骞穿着个大棉袄,两个弟弟,也都穿着大棉袄。闵子骞从小妈妈死得早,就有了个后妈,那两个弟弟是后妈生的。

  闵子骞哥儿仨拉着这车,走着走着,太冷了,手冻僵了。绳子一下掉在地上,爸爸一看就生气了,说:“你是老大,你还有两个弟弟,都穿着这么厚的大棉袄,你还拉不动这个车。”骂了一句不解恨,拿着鞭子,“啪”就给他一鞭子,这一鞭子抽在他胳膊上把棉袄给抽破了,他爸爸一看目瞪口呆:怎么回事儿啊?这棉袄里抽出来的,不是棉花,是芦花。过去农村有一首歌:“小白菜叶叶黄,三岁两岁没了娘啊。”后妈给他做这个衣服里边絮的是芦花,两个弟弟穿的是棉花。两个弟弟穿得很暖和,他呢?穿的是芦花的衣服,没有棉花他当然冷了。父亲一看不干了,这孩子受了虐待了,回家跟他后妈吵架,爸爸一拍桌子——离婚!古代的离婚不像现在,也就是一纸休书。后妈也知错了,就在这个时候,闵子骞一下跪倒在地上说:“父亲您和母亲要是离婚了,我是暖和了,可是我两个弟弟没妈了。父亲,咱们这一家人过得非常好,你能不能别休母亲?为了我这两个弟弟,为了我们三个孩子有母亲,你能不能收回成命?”他爸一听也非常感动,收回了成命,从此,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当他后妈对他施虐的时候,人家怎么着?以德报怨。最后呢?大仁大勇,为后世所流传。

  古代的实用版《安徒生童话》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书是《安徒生童话》,丑小鸭给人以今生的希望,买火柴的小女孩给人以来世的憧憬。可是我们祖先的《二十四孝》,在今天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一点也不可信。但是,如果我们拿《二十四孝》当《安徒生童话》来读,会突然省悟中国古人智慧的高超。

  在《安徒生童话》中,美妙的结尾总是千篇一律:“从此,王子与公主在小木屋里,永不分离,过着幸福的生活。”其实,公主还是要做媳妇,还是要面对婆媳矛盾,还是要有人教她为人处世,为她普及法律,讲解自护的知识。

  与《安徒生童话》相比,中国人好像更务实。

  婆媳真是天生的仇家吗

  涌泉跃鲤的故事。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婆婆爱喝长江水,虽然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但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还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在这个故事中,先是婆婆要求多,继之先生误解。

  当婆媳出现矛盾时怎么办?当婆婆不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怎么办?当妻子被丈夫误解时怎么办?

  这时,《二十四孝》用一则童话给人以启迪。庞氏孝感天地,无怨无悔。继续孝敬婆婆,感动了丈夫、感动上苍,给她家安装了自动“纯净水”与自动“买鱼超市”。

朋友,你去过监狱吗?有许多女孩子,她们天真得像天使,只是不会处理婆媳关系,或是夫妇关系,最后进了监狱。有一个护士长,是劳动模范,因与婆婆发生了矛盾,不善于处理,给婆婆静脉打空气,最后以故意杀人罪而被判死刑。对她而言,不仅需要一本《安徒生童话》,还需要一本《二十四孝》。

  人的一生的意义是什么?是挣大钱还是做大官?我认为都不是。人的意义在于尊严,伸出我们的手,去保护我们的父母吧!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你们现在还年轻,可是有父母走不动的那一天,我们要做好准备,给父母洗澡,给父母讲故事,伺候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情,远超过我们的千倍和万倍。

忠臣孝子

  忠和孝是连在一起的。古代人说忠孝节义,大孝必是大忠。中国古代有好多孝子,大家都知道的岳飞,跪在地上,母亲在他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北京有一条路,就叫张自忠路。抗战的时候,张自忠,三星上将,他是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方面牺牲的最高级的将领。张自忠遇到日本鬼子,肉搏而死。张自忠大将军,每天下班一到家什么不干,先到母亲那儿说:“妈,儿子回来了。”给母亲捶捶背,“妈你想吃点什么?我给你买点什么。”忠孝节义。凡是大孝才能大忠。

  上将许世友,十几岁当红小鬼参加长征,出生入死一辈子,没有伺候母亲,许世友得的是肝癌,最后的时候很痛苦。到死的时候,许世友给组织上写封信,说“我这一辈子革命,没有照顾我妈,我妈走了我没尽孝,能不能把我埋在我妈的身边?尽点孝心。”

  一百七十年前写给死去妈妈的信

  在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上淘宝是有规律的:只有周六早上才有宝。周六这天正好赶上奥运火炬采访,只好周日下午去了,当然是没什么东西了,临走前,见地上有两本老家谱《王氏复修族谱》和《刘氏复修族谱》,内蒙古人卖的,像《北京晚报》的合订本大小,上到明末,下到道光年间。我用三百五十元买下来,有点贵!打开《刘氏复修族谱》,一小段文字很感动人,我称它为“妈妈死后的痛哭”:

  “夏氏,寿八十三岁,终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五月二十八日。

是日,天做淫雨,洪波涛天,民屋漂毁。

痛冯夷之无情,音荣赴之流水。

恨湘灵之有约,精灵达于河汉。

虽精卫之徒劳,奈昭王之不复,天乎人乎,使儿孙辈抱无涯之恨也!”

  试译为:

  妈妈,您归去的那天,苍天感慨。

  暴雨从天而泻,洪波涛天,民屋漂毁。

  妈妈,我们痛恨黄河水神——冯夷,他太无情了。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为什么他又兴风作浪?

  妈妈,我们痛恨湘水女神湘灵,湘灵鼓瑟,曲声袅袅,让想象的羽翼,伴随着仙乐,往返盘旋,至使天河倒灌。

  妈妈,即使那只可爱的小鸟,炎帝小女儿精卫永远奔波,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也填不满东海。

  妈妈,即使周昭王再梦见浑身长满羽毛的神人飘然而至,他的仙药也不能使您复生。

  苍天作证,

  乡亲为伴。

  妈妈,子子孙孙的怨恨与痛苦,像这暴雨一样,永无止境……

  试问?我们死后,儿子会写这么一篇纪念之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