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文化表达品应该有所创新


     

中秋节的文化表达品应该有所创新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其文化内容原本十分丰富,而在这个所谓的现代化社会,民日益富裕而文化日益贫困,却只剩下月饼作为表达情感与文化的物质符号,此不仅为当今文化创造力低下的病症,也为文化衰败之前兆。

 

目前的社会风气流行节日送厚礼,而端午节送昂贵粽子,中秋节送昂贵月饼。如今,制作月饼者不吃月饼,买月饼者不吃月饼,天下月饼尽如受礼者之家。而月饼吃不完的人,只好在夜色的保护下将之全部扔掉。制作一个月饼的成本并不贵,而包装起来的一盒月饼则价格翻数十百倍。如此而来,浪费地球资源,破坏生态平衡。

 

最近,我在思考如何改良中秋节的礼物,使得其既能满足情感与文化的需要,又达到节约地球资源之目的。一开始,考虑到要显示月饼的贵重,将月饼改为金月饼、银月饼,可是有人提出这是鼓励送钱,有不可取之处。后来,我想将与团圆意义有关的传统字画、印章、古董作为中秋节表征物,但是此举属创新,需要学理论证与社会风尚引导及社会认同。当然,还有许多办法。一时间,我再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

 

据文献记载,月饼最早出现于唐朝末年,同时还有月果之类的东西。八月十五夜月圆,古人以此作为全家人团圆的意象。月饼,也是这个意象的表达。故而,改良中秋节的表征物,必须照顾中秋节的传统与文化内涵,将中秋节的表征物赋予团圆的文化意义。

 

那些主张废除中秋节月饼的人,忽视了月饼作为一种能够表达感情的文化符号将长久发挥其效用,完全不可取。实际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改良中秋节,使得月饼作为中秋节表征物退居二线,将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物品作为主要表征物,并推向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八月十四日夜

黄守愚于阙一庐

西20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