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的“孩子”该有身份了


   近日,李连杰首次向公众吐苦水,并提及壹基金计划有中断的可能。一时间,民间慈善组织的生存又成为关注焦点。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年初,壹基金开始在民政部办理公募基金会申请程序,希望给壹基金一个独立合法的身份。但目前,壹基金的公募基金会申请遭遇不顺。  919 新京报)

此前李连杰在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的时候,有段表达就让人听起来很憋屈。李连杰说,最煎熬就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它是一个好事,你个人、集体、政府,领导人,体制内、体制外,每个人都觉得这是好事,但是还是没办法解决一些问题。就是大家都认为好,但仍然不能解决。这表述揭示了一个很荒诞的现实,但很显然,大家觉得好又找不到解决之道,是因为目光还局限在现有体制内,希望在现有制度里找到一个让各方满意的方案。只是制度的壁垒如此森严,适度的妥协也很难寻到出路,更何况游戏规则不变,即使最终能赋予一个选手特殊的身份,意义也不会很大。

按照目前的游戏规则,公募基金会绝大多数是由政府各部门创办,也就是说只有官办的身份,才有行善的机会。像李连杰这样要在夹缝中行善的,很多时候就不得不装孙子、愁白了双鬓。行善权利成为特殊身份的附属物,这不禁让人想到附属在户籍之上的权利。如今的李连杰就像一个没有大城市户籍的异地打工者,做同样的事注定要付出更多艰辛。如果说附属在户籍制度上的权利大多只是“自利”的,那附属在官办身份上的行善权却是“利他”的。在户籍制度已经饱受诟病的当下,慈善领域的“户籍制度”更该提早突破。

民政部有官员提出,不鼓励公募基金会“扩容”是担心数量太多的话,会造成公众对慈善捐助的反感。这种父母官要为子民包办一切的心态实在有违现代政治文明。公众反感不反感尚未可知,又怎么能以此为理由限制公募基金会数量呢?好心办坏事尚可以理解,但这根本连好心都算不上。一来李连杰壹基金能够在夹缝中存活三年,早已证明公众对之并不反感。二来公众如果因数量反感公募基金会,根本不会管他是民间还是官办,官办既能存在,民办又有何不可?政府与民争利如今已经越来越被关注,这种与民争善的行为也该引起重视。因这善面背后,可能也存在与民争利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