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被打断 开发商缺钱是常态


 
                           金九银十被打断 开发商缺钱是常态

      

   观点一:金九银十被颠覆 买卖对峙将持续
      
      观点二:对上海信心十足 调控影响不均
      
      观点三:从理财的角度反观 楼市调控或开错药方
      
      观点四:开发商资金短缺是常态并未出现危机
      
      金九银十它本来是一个时令性的市场规律,但是它被中央调控政策颠覆了,现在无论是房地产市场是处于回暖阶段还是僵局阶段,跟这个时令已经没有关系了,完全是政策在里面起作用。目前的市场升温,是新政5月以来被挤压的刚需的阶段性释放,它已经不是时令在起作用了。
      
      我确信,这种买卖对峙的现象还会继续下去!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房价还没有真正的降下来,老百姓的希望值还很大,而开发商以为现在中央的政策已经松了,我价格可以挺一挺,甚至往上提升一升,两种心理还在继续较劲。我想这种较劲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延续,当然不会像以前弄得那么太僵,毕竟有很多刚需买房住房人等不起,比如说改善性住房,我接触到很多人,他们要进行改善居住条件,几代人在一起生活,这种现象主要是发生在上海本地人身上,而真正外来这种情况不多。这种现象不能算是一种主流现象,价格定乾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还是起效应的,价格决定市场的冷暖,这是我对当前形势的判断。
      
      对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我年初就发表观点持乐观态度。首先是对上海有信心,因为上海从两个中心到四个中心的建设,再加上各个板块逐渐活跃和升级,都给人向上向好的态势。人们购房自住也好、投资也好,首先是看好这个城市。这个城市适合不适合我在这里发展,这是人们首先要考量的。因为现在上海住房市场,主要需求不是上海本地人,这跟我们供应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上海高端房地产非常之多,房价是相当高位的。在高端市场购买房子的人,也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因此,这个政策的调控对于高端房地产的影响是很小的,对于郊外影响比较大,对于外环以内的影响很小。
      
      我们对投资理解有些片面,理论上讲自住也是一种,有些投资实际上是理财的概念。没有其他的渠道来多赚钱,通过这种方式来理财是一种路径。蔡为民不动产工作室每周两次的讲座,有很多老头、老太太去关注这种理财性的投资。按照官方的说法就是投资,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理财,因为他们不能搞什么股票搞什么其他东西,只能投向这个方向,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收入,而退休工资很少,拆迁补偿的钞票去干什么?他们想来想去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买套房子增值,来维持以后的生活,为了将来的生活。讲到这个问题,我对本轮的国家的调控政策颇有些不恭的看法,一卡投资,二卡需求两头堵的做法很有问题。把很多真正的需求卡在门外,一个健康规范的市场,它应该包括投资需求在内,包括改善型需求在内。目前中央的口径有所改变,过去的提法是遏制投资和投机,现在也不讲遏制讲抑制。前卡地根后卡银根的做法,华伟的比喻是用汽油去救火,我的比喻是开错了药方,拿错了药,病患感冒给他吃拉肚子的药是没有用的。
      
      对于开发商缺钱的问题,我是这样看待的,开发商缺资金是常态,因为他们自有资金很有限,但是缺到什么程度是值得研究的。原则上来讲,一些品牌开发商是常态性的缺钱而不是资金压力非常大的缺钱,如果是压力非常大的缺钱,他肯定要搞很多的促销活动,赶快销楼,而不是捂盘惜售,政府逼它才开盘。我们是媒体也经常跟他们打交道,发现他们的资金并没有那么紧张,因为在去年他们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他们自己也讲,我们是富裕的穷人,看起来报表很像样,实际上现金流并不是那么好,资金发生困难的情况,因为他们有品牌在,他们的融资渠道不仅仅是在银行里面,还有其他的方面融资渠道。上海看得不明显,浙江那边的品牌开发商融资的渠道太多了,将来外资涌进来,这种资金短缺的现象还是会改善的。
      
      现在全国的老百姓,全国的媒体都在看中央下一步的处方究竟怎么开,徐老师出了一个难题,现在中央也不好弄,因为他们在三看:一个是国际的经济形势,国际的经济形势对于中国来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我们整个经济,因为我们国家依赖出口,过去讲靠投资、靠消费,这两架马车还是不行,还是要依赖出口。现在世界经济处在一个动乱期,十分不稳定,在新一轮危机重来的时候,中央也怕打压了楼市,怕把整个中国的经济带下去。从某种意义来讲,房地产这个行业是绑架了中国经济。这是我们国家在经济结构布局上面有问题。房地产企业它也是企业,它有机会赚钱它肯定要赚钱,我说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所以我们要反省我们的经济战略结构的布局;二看,就是看老百姓的情绪,包括舆情反映怎么样,如果老百姓像是去年一样群情激愤,将两会开成房价会,如果继续像是这样搞下去,中央要适当的表态、作出一些动作。但是现在老百姓已经没有激情了,反高房价,以前只要说房价会继续涨,一片骂声,现在连骂都不愿意骂了,这是对我们的调控能力丧失了信心;第三看,中央也好,地方也好,对调控持不同观点的人也在博弈,有的主张趋于市场化,有的不主张趋于市场化,在这其中看谁最终能取胜,我们房地产的政策和形势就会向哪一方转。现在中央骑虎难下,优柔寡断是必然的反应。
      
      关于这“百团大战”个话题,我以前也写过文章,我一直认为,百团大战它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但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推出这个东西,我觉得也有好处。刚才我讲的为买卖双方的妥协找了一个台阶,因为有些房地产企业愿意降价,因为这种企业的开发商,是真正的缺钱的企业,愿意尽快的售出有资金回收然后买入新的土地。一般中小企业还是不愿意带头去搞降价,怕同行排斥它或者是耻笑它,或者是被消费者侮辱他的楼盘不好。如果借此下台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购房者而言,本来房价这么贵,但是现在搞活动,可以有一定的折扣空间,这些折扣的空间对于购房者来讲还是有一点动心的。我觉得搜房网在调节两方面的关系方面起到促进的作用,08年冬天里的一把火,当时也是为开发商解了燃眉之急,把买卖对峙的现象,多少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外部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但是这些东西还不是主流的东西,主流的东西,还是应该楼市主体自己去做。楼市主体,以前把楼市主体简单看成是买卖双方,但是现在不能这样看,楼市主体涉及到地方政府,甚至是中央政府,金融机构,这些力量是不确定的结合体,有的时候中央和地方政府站在开发商的立场,有的时候中央政府是站在消费者这一边,而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站在一起,之间不同的博弈,关系是错综复杂,所以楼市主体今后要理清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定不移走市场化的道路,像徐老师这样资深的房地产专家,他都没有办法确定需求,我看也没有人能够真正的确定需求,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政策干扰的东西太多,民生市场和商品市场没有分开,而用分开的价值段判断是没有用的。我支持韩正市长的观点,让民生市场由政府来搞,商品的市场由开发商或者是其他的主体来搞,只有这样才行,否则永远扯不清道不明。
      
      现在这个市场的表现只是调控近5个月以来的一种短暂的释放,或许它是昙花一现,如果政策不松动,还会继续加码的话,我想这种对峙现象还将重演。刚刚讲的楼市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购房者,要各显姿态,要走一条妥协的路,最终才能够使我们房地产市场趋于理性。调控老是走极端,不是太松就是太紧。另外我还有一个观点,调控政策要在该宽的地方宽,该严的地方严,对于投机我也主张要严厉的打击,对于投资要适度的规范,对于改善性住房要宽松,要让整个市场按照市场的规律来运行,这才是我们房地产市场走向理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文/朱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