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的中国年轻人更愿意在外国奢侈品牌时尚上花费,即便他们不太认识那些标签。现在,中国人和其他一些机构正和精品奢侈品牌签署授权协议,在中国设计和生产时尚产品,甚至购买永久使用权。
当授权成为趋势,一些其他公司也尝试把中国生产的品牌带向全球。
不管他们的途径如何,都是想利用外国奢侈品牌的盛名和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商标的热情大挣其钱。他们生产的授权是商品始终价格高昂,从而跟上奢侈品牌的形象。
他们从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埃尔卡丹学到了一课,后者在二十年前把他的同名品牌授权给超过20个公司生产低价产品,这大大“玷污”了品牌的形象。这些就大大不同了。
---“中国日益增长的富人数量决定了这个国家对奢侈大牌时尚品的增长需求”---
去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占有全球27.5%的总销售额。
“中国日益增长的富人数量决定了这个国家对奢侈大牌时尚品的增长需求。”风险投资Trustbridge Partner创始人李舒俊(音)说。
李的公司和基于上海的Eve NY公司,一个在中国生产和发售Badgley Mischka品牌的公司,以及其他两个本地资金一直协同工作,从持有Badgley Mischa品牌的Iconix公司购买永久授权,在中国永久使用其标牌。他们花费了大概1亿元人民币。
一个寻找婚礼服装的27岁的上海店员沈菲(音),是那些对奢侈品有强烈欲望,却没有相应知识的消费者的良好例证。
在新近翻新升级的位于淮海中路的香港广场,她的眼神被辉煌的Badgley Mischka二层旗舰店抓住了,里面有别致饰珠的礼服和正式短裙。一件晚礼服价格超过1万元。她从来没听过这个牌子,但是这家店在同一个购物中心,挨着卡地亚和蒂凡尼,所以它也该是做好的之一。
售货员确认了她的选择:Badgley Mischka是美国顶级设计品牌,被无数好莱坞名流选择用于“红地毯庆典”。
非常兴奋地,沈选择了两套试穿。但是她所不知道的是,她拿着的服装和那些明星穿的并不相同,他们实际上是中国产的。
许多人愿意在奢侈品上花费许多财富,即便不了解它们,她只是其中一员。
当生产和发售Badgley Mischka的公司购买了这个商标在中国的永久授权后,相较于从头开始创造一个品牌,本地企业和已有的国际品牌签署授权协议并发展它就相对容易一些。
对于授权来说,他们更多选择那些没有出现在中国市场的精品类的设计师品牌,迎合了小众需求。这些品牌有吸引力,但是没有强大的财务背景支持它们全球化。
另外一个案例是Balmain,一个重新打造的设计师事务所,由Pierre Balmain成立于1945年。它被迫提交了破产申请,但投资人在2005年使它重生,设计师Christophe Decarnin令他重新发展。他让这个一度代表奢侈优雅盛装的商标走向不同的时尚方向:酷,时髦,追求另类的法国派对女孩。他在时尚杂志和名流中变得非常流行。
这些衣物非常贵,比如一件牛仔裤是1千欧元。
Balmain最近在上海设施新地标,浦东的国金中心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家店。
品牌业主Alain Hivelin持续研究中国市场有20年了,他说任何想走向国际的品牌不能对市场想当然。
“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顾客在全世界购买Balmain,在巴黎、伦敦和莫斯科,到处。”他说,“我们想,是时候让他们在自己国家买(Balmain)了。”
但是,那些知道这个品牌的人在上海商店仅仅能看到少量大名鼎鼎的Balmain标签。超过2/3的商品使用一个不同的商标:Pierre Balmain。
这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产品线,Hivelin说。它有一线产品众所周知的特征,比如夸张的肩设计和亮珠,但是它们都是在Balmain和Hu Yan,一个中国私人投资,位于上海的合资企业设计和生产的。
没有一点显示出“中国制造”。
正如Badgley Mischka的华丽晚装,Pierre Balmain的衣服也很昂贵。标有这个品牌最热销夹克,价格从8千元到2万元不等。
但几乎没有中国顾客说出这两种品牌的区别,除非是除非是见多识广的市场行业业内人士。
当他们在装修豪华,有18世纪法国贵族设计风格的店堂时,他们愿意选择稍便宜点的中国产商品,虽然也非常贵。
“如果我们仅仅把一线产品投入市场,我不确定是否有必要开更多的店。”Hivelin说。
十月份,北京将开设一家有两种标签的Balmain旗舰店。位于上海徐家汇港汇广场,专售低端些的Pierre Balmain品牌的新店正在建设。
这个合资机构计划明年在中国的一线和二线城市开设超过10家店。
除去和Badgley Mischka的合作,上海的Eve NY还计划在中国设计、生产和推广自己的同名品牌,包括高端的女装和附件。这个公司成立于2001年,这个公司在21个省运营超过200个门店。
“我们在中国的强势地位将让我们把这个著名品牌带给中国消费者。”Eve NY的CEO沈宏(音)说,又说该公司计划在五年内为Badgley Mischka开设170个独立门店和店中店。
(本文译自2010年9月14日英文日报《上海日报》,原作者Michelle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