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边,中国要搞“向心力外交”


    

     

 刘迪按:

    今天的“外交”,无法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全部问题。我们应在民族国家框架外,充分考虑传统亲情、文化联系。

     刘迪建议,中国应该设置“周边国家人民交往部”。中国可借该主体开展“向心力外交”。 通过这样一个组织,可以恢西力东渐之后被割裂的亚洲人民之间的感情及天然联系。

    中国要突破传统外交模式,对周边国家,恢复被民族国家构建之后被割裂的传统亲情。要让周边国家青年才俊有“中国梦”。

        

    这30年,中国全球影响不断增强。对某些周边国家来说,中国迅速崛起,他们一时无法适应,表示担心,这也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中国常说,维持良好的周边关系,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创造良好条件。这点也非常重要。但遗憾的是,某些周边国家对中国迅速崛起,总希图引入域外势力造成“均势”局面。其实,这种氛围、趋势,既对亚洲稳定不利,也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很多不稳变数。

    究竟应该实行看待周边安全,怎样开展周边外交?笔者认为,虽然中国一直强调“周边外交”,但真实情况是,尽管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经贸往来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往来、文化交流仍然不足,中国大众媒体对周边很多国家的报道,远不及美欧。对周边国家缺乏了解,严重影响中国与其交往的质量。这种现状,一是与中国外交一直把确保经济发展作为重点有关,而现实原因是,周边国家情况复杂,问题众多,对中国来说,很难确定一个统一、总体的外交政策。

    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最为重要的是要研究总结中国与其交往的历史经验。回顾历史,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存在这样三种类型。每逢中国积弱内乱、国势衰败,则中国边陲危机,周边迷惘;中国崛起,则周边怀疑、恐惧;中国强盛、稳定,周边与中国靠拢、合作。今天,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属于第二种类型。

    今天,中国应如何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笔者以为,周边外交,就是要发挥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向心力”, 发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增强互信。当然,今天的中国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国家,但中国的改革,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个经济增长、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的国家,对周边国家应是一个有魅力的国家。

    怎样推进“向心力外交”?笔者以为应该提倡两个政策,一是“富邻”,另外一个就是“亲情”与“文化吸收”。迄今为止,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交往,我们只重视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国对某些国家提供市场机会,往往受益者仅限于某些大企业,普通民众尤其是下层贫民没有受到实惠。但是今后,在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时,中国也应注意了解怎样能够让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富邻”政策惠及一般企业及普通居民,促进周边国家社会和谐。

    中国开展“向心力外交”,必须讲究“亲情”。历史上及现实中,中国与周边国家共有很多跨境民族,共有亲戚朋友关系。这种“亲情”“人情”决不应该成为民族国家的负担,而应视为一笔珍贵财富。历史上,每当发生自然灾害,人民常有越境,彼此相互照应、照顾。今天,虽然国际社会中民族国家的架构无法改变,但中国可以考虑在不更改现有国家框架前提下,尊重历史上周边国家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天然联系,为他们提供方便。此外,周边国家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应为其在中国生根、发展提供各种方便。中国应让周边国家的文化在中国传播并受到尊敬,让周边国家文化在中国赢得辉煌。

    中国应给予周边国家民族文化更大尊重、更高地位。中国应为周边各国地区“明星”提供更大舞台。应该大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人员交流、信息交流、文化交流。要让周边国家年轻人拥有“中国梦”,增加面对周边国家青年才俊来华留学的奖学金。对那些长期在华投资、工作的周边国家居民,应考虑给予在华永久居留资格。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媒体交流,增加人员互访、信息共享,强化周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的报道。要让周边国家在中国媒体信息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上,中国与各周边国家在人员、制度、文化等方面,有悠久的交往。今天,开展“向心力外交”,就要考虑周边国家的特殊性,这就是周边国家土地与中国相接、人民与中国各族人民有血缘联系,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中国政府的周边外交,应在民族国家构架前提下,考虑上述特殊性。为此,刘迪建议中国应该建立一个“周边国家人民交往部(局)”,负责中国人民与周边国家人民交往事务。

    设置“周边国家人民交往部”的好处是,中国可借该主体开展“向心力外交”。近代之后民族国家的建设,割断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天然联系。今天,中国可以在经济交往的同时,恢复、发展、促进与周边国家人民的天然往来。今天的“外交”,无法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全部问题。我们应在民族国家框架外,充分考虑传统亲情、文化联系。为此,中央部委与相关各省、区携手,既因地制宜,又有统一部署,共同推进与周边国家交往事宜。总之,通过这样一个组织,可以恢西力东渐之后被割裂的人民之间的感情及天然联系。(作者为旅日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