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假象:金九银十之后是冬天


回暖假象:金九银十之后是冬天

/王泽金

近段时间,由于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成交开始反弹,楼市回暖、调控终结的声音此起彼伏。

综合各研究机构的数据,今年8月杭州主城区共成交商品房3584套,虽然同比下降了6.7%,但环比今年7月却涨50%,创近四个月新高。其它一线城市,如北京截至830日,共成交商品住宅5074套,自新政4个月来首次突破5000套;上海住宅成交面积73万平方米,环比7月增加了69.77%;广州81日至29日,十区二市新房成交面积为62.8万平方米,与今年7月相比猛增49 .2%,这也是近4个月来成交面积首次重上60万平方米关口……各地楼市确实呈现出了回暖的迹象。

在房地产历年调控的轨迹中,楼市回暖一般会先呈现出以下几个征兆:一是二手房市场引领新房市场,量价齐升;二是成交量持续上涨,各项目成交普遍回升;三是成交价格逐步攀升,“以价格换市场”现场逐步绝迹;四是开发商推盘意愿持续增强,基本能按照原先的开发节奏、推盘计划推盘、推出新项目;五是投资规模开始反弹,拿地和新开工规模上升。

二手房市场一直是新房市场的晴雨表,是判断楼市发展势头的先行官。但从各地的二手房市场来看,虽然二手房市场成交有放大的迹象,某些区域的二手房成交甚至已创出调控后的新高,但大部分区域的二手房成交是“量升价跌”;总体的成交量与调控前相比、尤其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成交的价格、成交的数量还是成交上升的势头,都不可同日耳语——如目前杭州二手房日均成交仅60多套,正常情况下杭州二手房市场的日成交量应该在100套左右,高峰时期则应该再200套的水平——且目前大部分区域的次新房、大户型、高总价房源仍成交黯淡。因此,二手房市场的表现还不足以支撑楼市回暖论。

从成交量上看,杭州主城区6月成交商品房1409套,7月成交2384套,8月成交3584套,但6月新增商品房3032套,7月新增商品房3073套,8月新增3326套,也就意味着678三个月成交的量远远跟不上三个月总的供应量;虽然8月份有滨江·城市之星、绿城·西溪诚园等高价楼盘放量成交,但总体均价才19425/平米,而8月成交总套数排前三的金地·自在城、保利东湾、金隅·观澜时代皆是降价销售楼盘,最高降价已逾15%——实际情况也是,近段时间新开盘的楼盘,如城市之星、湘江公寓、保利东湾等,要么是新开盘定价理性要么是老盘价格回调,所以去化得不错。

从成交的面来看,目前杭州共有在售楼盘两百多个,但8月份销售最好的前十个楼盘就占到2398套,占总销售套数的67%,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的成交是依靠少数的楼盘支撑的。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楼市总体成交量在上升,但各个楼盘的投资客比例急剧缩水,这一方面说明目前市场消费的主力是自住需求,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楼市并未回暖,投资购房者对市场判断非常不乐观。

从各地开发商的推盘意愿来看,六七月份,开发商不敢开盘,纷纷把开盘计划延后,而到8月下半月后,开盘楼盘开始增多,到9月份,竟有30个楼盘集中赶着开盘;从熟悉的开发商了解到的情况是:在他们制定的开盘计划中,基本走的都是“低价开盘、快速跑量”策略……开发商推盘计划并不是有条不紊、也不是按照以往牛市中的低开高走策略销售在走。由此可见,开发商对市场的判断仍然很不乐观。

与此相印证的是,各地房地产的投资规模和拿地热情也没有高涨起来。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土地出让情况来看,虽然三地8月份的土地都有土地成交,但大部分的土地竞拍都不怎么激烈,70%的土地基本是以底价成交的;另外与开发商拿地积极性不大相比,各级政府土地的热情也不高,很多年后就开始酝酿出让的土地,直到现在也未见拿出来开拍……

综上,目前的各种市场特征仍无法支撑楼市回暖论。但目前的成交量持续放大又是不争的事实,为何?

最为合理的解释是:由于前段几个月的购房需求被积压,近段时间一方面由于开发商主动调价、理性定价、密集推盘,被遏制的需求需要释放的空间,于是两者一拍即合,一同制造了目前的回暖假象。

更可预期的是,随着这轮需求被释放完毕、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持续,年底银行房贷惯例收紧,开发商还贷压力持续增大,购房观望情绪再度扩散……“金九银十”之后,房地产的冬天又会到来。

 

                               2010.8.31 凌晨

  原文刊于《楼市》杂志业内小报《楼市通讯》创刊号,已于9月13日创刊上街,报纸定位为开发企业营销经理以上读者的读物,是开发商与开发商之间、开发商与上下游企业深度互动、信息往来的桥梁,是全国首家明确服务于业内的报纸,值得关注。

 关注《楼市通讯》的朋友,可向《楼市》杂志索取样刊。电话:0571-85179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