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弱势群体,要献爱心,更要挖“穷根”
——杨思卓、张国筠、孔维民做客深圳电视台《非常财经观察》
华商报8月31日报道:在深圳罗湖区清水河街道玉龙社区,双目失明的84岁老人袁兴全被安置在一个长约1.5米、宽约80厘米、高约半米的铁箱里。在部分邻居看来,老人被如此安置非孝道所容,有人甚至直言,这不是在养人而是在养狗。
记者探访发现,老汉的儿子袁福生家境贫困,而袁兴全本人并不介意这种安置办法,有吃有睡就行。面对部分邻居的责怪,袁福生表示,如果知道真相,相信大家会理解他的苦衷。
帮助弱势群体,要献爱心,更要挖“穷根”。针对这个问题,我与深圳狮子会张国筠先生、孔维民先生一同做客深圳电视台《非常财经观察》栏目,进行了深沉的探讨。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正在为你现场直播的《非常财经观察》。首先给大家介绍我们的到场嘉宾,他们是北大的杨思卓教授,深圳狮子会张国筠先生,以及我们的市民代表孔维民先生,今天我们讨论这个话题会有点苦涩,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84岁的盲人袁兴全,在媒体报道之前,他被自己的儿子安置在一个铁箱子里,生活了长达半年时间。那么,这条消息在上周被媒体广泛关注,而我们现场的三位嘉宾中有两位是直接参与到这件时当中。首先我想问一下二位,你们去接触到这位盲父的时候,当时有什么的感受?
【张国筠】见了以后,觉得这个老人,确实在深圳、在现代经济这样发达的大都市下,有这样的情况确实令人感动。当时见到这位老人,他双眼失明,脚迈不动,上身穿的是一件很旧的、圆领的长袖女式上衣,但是跟他讲话,发现老人的精神还是很好的,说话反应都还好。
【主持人】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老人,我们看到这张图片,老人住的地方是十分简陋的,我们看到他的儿子整个家庭的生活也非常贫困。可在另外一张照片,我们看到儿子在喂老人吃饭。那从照片中渗透出来的是儿子无奈,或者说是儿子出于父亲的这种无奈之情。
【孔维民】我非常同意主持人的观点。因为现在从社会的舆论来讲,好像大家都在骂这个儿子不孝,但的确,您用了一个无奈,是说这个儿子的确是出于无奈。就是说我们的孝道应该是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经济基础有不同的孝敬能力,才能判定他的孝道。我们说怎么样尽到孝道?很难说。我们只有说他有没有尽自己的能力来把父亲安排好。当我们真正去了解的时候,可能他确实尽到自己的能力,但确实还是租不起房子。那么,我今年也加盟了狮子会在做慈善,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市民也好、公民也好,应该在这个道德主义,在这个社会的群体里面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在这个意义来讲,我们的,每一个市民、每一个公民,有了稳定收入的一些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我认为这是可以做到的。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您当时看到这条消息之后,您捐钱了吗?
【孔维民】我没有捐钱,因为当时我刚刚捐了一个台湾灾民,当时是我的一个同事,因为他们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分会,他去捐助了。
【主持人】那这里我问一下张会长,据我了解,这一次你们是捐了钱了。当时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张国筠】我们狮子会作为一个民间的慈善团体,我们说白了就是哪里有困难,就有狮子会。狮子会的宗旨就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听到这个情况后,我们的会员、我们的服务队就立即动员大家捐钱。真实了解情况后,我们第一步捐了一万块钱。一万块钱跟社区协商,我们为他租房,每个月300,一边是150,社区那边也承担150,这样就等于狮子会和社区有一个良好的结合。
【主持人】那您是看到这个消息之后,然后了解到这个事情的吗?
【张国筠】一方面是媒体报道,另外我们有一位狮友和他们这个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是老乡、同学,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到这个情况。
【主持人】我们来看一下,对于把老人放在箱子里的这件事情,网友的一些看法。在这里做了相关人群的调查,对这件事情有所了解的人,有10%的人认为儿子是有孝心的,22%的人认为儿子没有孝心,而61%的人是表示可以理解。对于这个事情,邻居的评价就是认为儿子把父亲当狗来养,表示看不过眼。但是儿子表示邻居不了解情况,邻居知道后应该会有所了解。那么看看父亲,作为当事人,他认为儿子对他很好,在这里有吃有喝就行。而社区工作站的人员,他们就是说,儿子从来没有向他们工作站表达过困难,因此,他们接下来将给予儿子帮助。这个话到这之后,那我问一下杨教授,儿子把父亲放在这个箱子里面,住了半年时间,媒体的报道大家才关注,那您认为这反映的是怎样的一种社会公判?
【杨思卓】很高兴我们的《非常财经观察》这次终于把镜头对准了穷人,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到富人关注的东西,比方说炒股、炒楼,其实关注穷人可能更了解这个社会的真相。其实我觉得网友中的一部分人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站在公平的立场上看,不能简单地说他不孝。孝不孝父母知道,你看他父亲很知足了,他还说:“舒服啊”。只能说他的孝道没有尽到网友要求的标准。但是他的主要问题不是没有意愿,而是没有能力。他为什么没有能力才是我们要关注的。
(2009年9月8日现场图片)
【主持人】首先第一点您提出来了,大多数人都在骂他,我们用普通人的道德标准,或者说尽孝道的方式来衡量,觉得他的这种方式不符合我们的标准,是这样子的吧?然后第二个您关注到的是更深层的东西,就是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杨思卓】其实也不要骂他,我们很多人都不如他。他不管怎么样,把父亲从老家接过来了,然后给他安置了住的地方,又喂给他饭吃。我们很多已经有了金钱的人,有了财富的人做到了吗?没做到!站着说话不腰痛,真正做到不容易。
【主持人】那在这里,我想问张会长,您是深入地接触到这一点的,那么,他们家庭的现状怎么样?
【张国筠】他们家庭的现状,我非常同意杨教授讲的,作为儿子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他是在修鞋,他的爱人在补衣服,这样的一个现状。那么,去年深圳市政策放开,他们也都领取了执照,也都办了居住证,从这一角度来说,他们也是我们深圳城市人口的一分子。那经济来看,去年的金融风啸,对整个深圳都有影响,对这个社区影响很大。这个社区,清水河这个地方,过去是比较乱、比较偏的,现在居住的一万人口几乎是没有长住户口的,就算是有长住户口也并不在里面住。那么,这种情况下,他维持这样的生存就非常困难了。把老人接来,安置在箱子里是不太符合道德标准的,但是他还是尽了一定的努力。另外据他爱人介绍,我们四川有这样一个风俗,很小的一个房子,跟公公住在一起就很不方便,所以也没法挤到里边来。另外,那个地方还是他经营的一个场所,储存、放料的地方,如果让一个老人住在那里,对经营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他经营赚钱养老人。
【杨思卓】这么差的条件,老人非常满足,我说感觉有点苦涩,就苦涩在这里。在一个铁皮箱子里,老人还不知道自己住在铁皮箱里,还自得其乐。穷人的要求真的很可怜。刚才说到捐款的问题,我觉得这样的穷人应该救济、应该捐款,但是捐款最终解决不了贫困的问题。
【主持人】那我们整个社会的救济机制,比方说深圳,这可以说在全国已经是比较发达的城市了,物质水平很高,但是为什么在深圳仍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老人在这个地方住了半年,半年的时间,见到的人应该很多,为什么就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而直到媒体的曝光之后,社区工作站的人员才关注他们,然后社会才来关注这个事。
【孔维民】其实我们的国民意识、社会救助意识应该说是还不够的,需要通过媒体导向来引起关注。刚才杨教授也说到,我们的这个镜头终于对准穷人了,当然我们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这个镜头也在拷问着一些富人。
【杨思卓】为什么呢?因为很好人说他把自己的父亲当狗养,但是好多人的狗圈要比他的好,很豪华的!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穷人为什么老是穷,富人为什么老是富?有些穷人改变了,有些穷人依然如故,就是有个“穷根”——愚昧。治穷先要治愚。你说小袁吧,本来就穷,还生了仨孩子,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自然他就比较艰难了。现在仅仅是社会对他的关怀还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你看,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边是天价房,一边是铁皮房,还存在社会不公啊!这个事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都要负起责任,杜甫都有这样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相信在今天的中国,全社会通力合作,才能让这个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