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近很忙,非常忙,在忙各种事情。其中之一是道喜做了个小册子,孩子们让我写卷首语,想来想去,终于可以好好梳理一下自己为什么做道喜,甚至,为什么做嘉德在线。
“分享”与“相处”是我谈到艺术品和葡萄酒时使用最多的语汇,也是我与它们之间最直接的纽带。喝酒的时候,我很少自斟自饮,更喜欢和同事、朋友一起分享。
 
 
邀请葡萄酒进入生活的过程就像谈一场恋爱:从一见钟情,到慢慢了解,到着迷,到渴慕,到追求,到决定相伴一生,葡萄酒逐渐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与葡萄酒相处的享受与乐趣,成了我情不自禁想要分享出去的冲动,就像热恋中的人,难免会下意识地在言谈话语中提及自己爱侣的种种美好。
于是便有了道喜红酒网(www.dolcey.com)。她是分享的管道,也是我期待将与红酒相处的乐趣传递给更多人的使者。
在游历各国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人与葡萄酒的关系,和中国人与艺术品的关系宛若孪生姐妹:感兴趣的人很多,积极学习的人也不少,但单纯为乐趣而去寻求“相处”的,却凤毛麟角。
国外之所以有很好的艺术消费习惯,是因为艺术品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生活内容,从小就学会了与艺术品的相处之道;而国内的美术教育和艺术品宣传却往往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披挂着神秘的面纱,拒人于千里之外。葡萄酒因为是舶来文化,与之异曲同工,如出一辙。
每次有人问我如何品鉴葡萄酒的好坏,我都会告诉他们:葡萄酒对于人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喜欢不喜欢的分别。
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品酒的过程是一种纯个性化的体验,就像欣赏艺术品一样。首要需要在意的不是别人设立的专业标准,而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我是否喜欢这种口味?我愿不愿意尝试其他品种?我在喝酒的时候感觉舒服吗?我是为了附庸风雅在喝酒?还是因为健康的考虑小酌一杯?抑或是因为喜欢,愿意让它成为自己生活的必要内容?
酿酒的最高境界,是最大限度地表达出当年气候对当年葡萄的影响,这是个膜拜自然、顺应自然的职业,他们表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然赋予葡萄酒的特殊性格。品酒的最高境界,则是最大限度地感受每一款酒独特的精彩,与酒形成精神对话,以自己的心去感受那个流动的生命,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感受另一个生命变化、成长的历程。真实的你和真实的它,在融合中相互交流,在尊重中彼此亲近。
愿更多人能够分享到这种生活的乐趣,愿越来越多的人是因为“喜欢”而喝葡萄酒,是因为“舒服”而喝葡萄酒,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成为葡萄酒的好朋友。这,将是道喜最大的心愿,也是道喜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嘉德在线也是一样的,我想把艺术生活化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邀请更多人来分享艺术进入生活的乐趣,分享欣赏与品味的乐趣,分享“好色”的乐趣,分享玩物不丧志的乐趣……
人们时常谈论给予的越多,得到的越多,有人沉迷于给予带来的快乐,有人纠结于给予带来的不快,但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把自己有的传递给更多人,那并不是一种刻意为之、有计划、有预期的项目工程,而是爱的自然流淌,就像水会情不自禁地满溢而出,百合会情不自禁地将香气散向远方。
分享无需刻意,当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富有,就会自然产生给予的愿望,甚至不会让别人的反馈影响对自己品位的判断——注意,是内心富有。许多人之所以给得心不甘情不愿,并不是因为他们在财产上不够富有,而是内心依然贫瘠。贫瘠的内心,是伤的结果,不是他们不愿给,而是没有能力给。贫瘠的内心需要的不是无止尽的外在财富、权力、声名,而是柔和的爱,一点点滋润、包容、医治。
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能够有分享的心而感恩,也应该为那些无力分享的人祝福,愿伤心的得医治、捆绑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愿更多的人能够不再依靠外在标准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是认识那个本真的自己、接纳那个本真的自己、与自己和好、与自己相处,并且,把自己这个独一个体所感受到的美好分享出来,让爱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