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战略的核心在于以强制霸
(在我们写作本文时,有报道说,莫雷尔说,这一代号为“乙支自由卫士”的例行联合军演将在韩国东部海域(日本海)与韩国西部海域(黄海)同时展开。他没有就演习的具体时间做出说明。莫雷尔的讲话,证明我们过去判断的正确:中美较亮才刚刚开始。但同时,也是中国“战略家”们的“大国战略”之必然现象。但问题是,中国如何应对“战略家”们的“大国战略”,同时给美国以沉痛一击,就不单单是个智慧问题了,更多的则是个决心和意志的问题。再则,樊纲在“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很有代表性:“进一步大力发展非国有企业,有助于成功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渐进改革道路,即在旧体制暂时不动的情况下,在旧体制在旁边或周围发展新体制,然后用新体制去冲击旧体制”,《经济学动态》,1993年第12期,第21页。由此可知,中国不打自垮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有人正在为社会主义挖掘坟墓。关键问题是,为什么越为社会主义挖掘坟墓的人越容易升官?而且官越做越大?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由是观之,美国到黄海军演,不过是为某些人呐喊助威,尽快消灭社会主义的“旧体制”而已。)
田忠国
今天读到“环球时报”一篇叫“中国要以己之长,克美国之短”的社论,读罢之后,不止令人扼腕叹息,因为,该社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中国的“战略家”们拿儿童游戏当战略了。就此“战略”我们可以断定,中国离战争为时不远。
该社论认为,美国之强在于军事,而且,美国擅长打正规战,而对于游击战却无能为力,所以,中国不可与之两军对叠。因为,正规战对正规战,美国是强项,中国是弱项。如果中国采取硬碰硬措施,“擦枪走火”,那是中国的下策。因为,一方面中国武器装备差于美国,另一方面,一旦中美战争起来,就会激活美国经济。
而美国之弱在哪呢?社论认为:
“美国什么弱呢?它的经济体系出了毛病,在西太平洋地区,它的贸易能力和资源逐渐弱于中国。在政治和外交上,美国仍有很大号召力,但漏洞也出了不少。美国现在要想组成一个东亚地区的反华联盟,被普遍认为难度很大,甚至完全没有可能。”
社论的以上分析有没有道理呢?我们认为有,但失之于以现象论现象,而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才是美国的本质呢?毛主席早就说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为什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呢?美国对别国的侵略战争,都是以战争收获大小为标准的,战争损失大于战争收获,美国就要和平,如果战争收获大于战争损失,美国就会不失时机的痛下杀手,战火燃烧起来。有人认为,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是,美国侵略伊拉克的战争之所以仍旧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战争收获大于战争损失。
社论的如下分析就不入路了:
“中国需通过经济合作、多边外交与美国越贴越近,直至扭在一起。就像两个拳击手,面对臂长拳重的对手,弱的一方最聪明的策略就是贴近他,缠住他。这种贴近将使美国国内对华态度多元化,极端对华政策在其国内就遭到强大抵制。中国做到这点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为,拳击赛是有裁判的,而裁判是可以禁止另一方,也就是社论中所说的强方对弱方的继续打击的。但战争则不同,一是没有禁止的规则和禁止另一方的裁判,就是有,战争一旦起来,裁判的所有裁决对于强势的一方都失去了任何约束意义。二是弱势一方的弱势,恰恰是强势一方取胜的机会,怎么可能让弱势的一方趁“缠住”的机会休养生息,获取反击的能量?而对于这个问题,有打架经验的小朋友都是通晓此道的,中国的“战略家”们怎么连小朋友的打架之道都不懂?
再看社论没有第一的第二:
“要让美国的高科技军事装备长期无法对中国使用,成为一堆废铜烂铁。美国不是武功强吗,但中国拒绝与它比武,要比就比别的。只要中国对美关系收放自如,这一点也完全可以做到。没有仗打的美国,形同空有武功但找不到擂台,它必须更多依靠政治和经济力量构筑其对华战略,这样的美国就不能把中国怎么样。”
这更孩子气了,因为,战争从来不是比武,所以,社论的所谓拒绝比武,从本质就是放弃拒绝战争。从逻辑上说,放弃拒绝战争就是接受挨打的战争事实。接受挨打的战争事实,那堆所谓的“废铜烂铁”就是美国使用后留在中国土地上的“废铜烂铁”。当然,社论没有忘记加上一句“中国需要自信”,但尚未开战中国都接受挨打的战争事实了,又何来的“中国自信”?所以,对于军事战略方面的文章,最好请深悉打架规律的小朋友来写,不要请中国的“战略家”们去写。因为,这样的文章只会告知美军,中国是个只有挨打智慧的国家。
一个只有挨打智慧的国家,
所以,我们认为,强国战略的核心在于以强制霸,也就是以硬碰硬,当然,中国要硬得智慧、硬得强捍、硬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给全国人民带来希望的同时,也给世界人民带来希望。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中国需要把党魂、军魂、民魂、国魂请回来,而不是让中国的“战略家”们把党魂、军魂、民魂、国魂打进冷宫,这是一。
其二,王树增先生曾这样总结中国革命历史时说:“ 一个贫苦的孩子,生下来可能连人都不是。但是,只要跟上红军这支队伍,他突然觉得自己是人了。他看惯了贪官污吏、劣绅恶霸,在这支队伍中,所有的大官、大首长,和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一样,吃的草根一样,甚至死的时候的姿态都是一样的。正如我们的传统文化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世界。革命战争时期,从领袖到高级将领几乎都没有个人财产的概念。人类大同思想、平等理念和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力量是惊人的。但是他们的对手——国民党的将领,都是有金条的,很多人打仗是为了个人利益。”
其三,中国是不是应该反思:中国还有平等吗?为什么只有贪官污吏、卖国学者、反毛干将反党反毛、歪曲丑化中共党史、自由掠夺的自由?没有平民百姓反对贪官污吏、卖国学者、反毛干将反党反毛、歪曲丑化中共党史、自由掠夺,维护党章、宪法尊严的自由?这样的国家还有战斗力吗?
所以,我们认为,强国的关键在于强民,强民的关键在于提供一套共同利益的制度保障,激活全民共同创造的潜在,比如说公有制,同时,提供一套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大众民主政治机制。民强,才有强军,军强才有强国。人民大众乐于创造、乐于奉献才会民富。
有了这个基础,以强制霸就变得容易得多,中国和平崛起才有希望。
2010-8-7
附一:
军旅作家王树增谈精神力量与执政之基
董聚山
2010-08-03
当代国人信仰什么?何为国家执政之基?这些长期萦绕于脑际的疑云,似乎在王树增的作品和谈话中觅得踪迹。
王树增为武警作家,其耗时16年完成的《朝鲜战争》、《长征》和《解放战争》三部纪实文学作品,以“不像中国作家写的,像外国记者写的”的殊异风格,写出了胜负后面的根本因素,成为该类作品中的翘楚。八一前夕,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精神力量与执政党的根基问题,谈昔论今,令人为之喟叹。
王树增举例讲道,一个日本记者到北京某大学采访,突然问在场大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邱少云吗?一个大学生站起来说,我们都知道那个傻冒儿。这个记者回去后就在《朝日新闻》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支那人的堕落》。在日本和欧美国家,拿本民族历史上的英雄去调侃,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莫斯科红场的无名烈士墓,不仅是人们寄托哀思的地方,也是当地年轻人结婚时必去献花的场所,没有人规定非要这么做,但没有这个步骤就好像婚礼不完整。再看我们的年轻人结婚,坐凯迪拉克,别人会高看你;如果说要去纪念碑献一束鲜花,别人肯定会说你神经不正常。
在写《解放战争》时,王树增到各地采访,很多烈士陵园都是大门紧锁,根本进不去。好不容易找到看门的人,他拿一个大斧头过来,说,锁头已经生锈了,根本打不开,你非要进去的话,我就要把锁头砸开。
王树增给某中央机关讲课时说,你们在座的可能都是司局一级的干部,但是,在我的词典里你们并不是精英。我认为的“精英”是以为社会最广大的民众服务而感到愉快而且身体力行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支撑起一个社会公正与公平的大厦。
红军长征的队伍,由两个奇特的人群组成:受过良好教育的文化政治精英,来自社会最底层的目不识丁的赤贫阶层。成长背景迥异的两群人,何以能共同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共同的动力来源于哪里?王树增说,“焊接”两极的是两个字:平等。
一个贫苦的孩子,生下来可能连人都不是。但是,只要跟上红军这支队伍,他突然觉得自己是人了。他看惯了贪官污吏、劣绅恶霸,在这支队伍中,所有的大官、大首长,和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一样,吃的草根一样,甚至死的时候的姿态都是一样的。正如我们的传统文化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世界。革命战争时期,从领袖到高级将领几乎都没有个人财产的概念。人类大同思想、平等理念和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力量是惊人的。但是他们的对手——国民党的将领,都是有金条的,很多人打仗是为了个人利益。
国民党在建党时候,也是由精英组成的,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曾经是热血青年。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被俘将领200多人,很多都是抗日名将,怎么瞬间被我们的普通战士按在地上了呢?——个人悲剧。因为你站在了专制政权的阶层上,你的悲剧是注定的。而共产党的军队,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确实在为一种信仰而前赴后继,一如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陈毅的“取义成仁寻常事,人间种遍自由花”。这不是最神圣的利他主义吗?!
几万人跋山涉水,死里求生,身陷绝境而最后绝地重生,永不言败,永不放弃。这种人类文明进步所必需的最宝贵的精神力量,使长征精神具有普世价值。有4个瑞典年轻人,他们沿着长征路线,从中央红军出发的于都河边,一直走到甘南,整整用了两年时间。途中,两男两女全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还穿着草鞋。瑞典是真正的高福利国家,生活非常安逸,这4个年轻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他们在完成一种精神上的朝拜,寻找一种让生活更坚强、更快乐的理由。
强国战略的核心在于以强制霸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