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空置率以年10%的速度增加


中国住房空置率以年10%的速度增加

-----某位住房调查员调查后发出的感叹

汪华斌

今天碰到一位朋友的儿子,他参加了这次全国住房统一调查的工作;在他已经完成的调查统计中,他竟然发现这些单位小区的住房空置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也就是说这些住单位小产权房的人,已经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是在外面又买了商品房的人。更为重要的是,他统计出了这些人在外面买房的速度是每年百分之十;从而他得出了这单位住房空置率为年百分之十。再加上我们武汉市是一个中部不发达城市,所以他推算我们全国的住房空置率应该在百分之十以上。由于现在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四十,所以他说我国还有六年将会是每家两套住房。

是啊!有关“6000万套住房空置的说法,已经流传很长时间了;当然统计的根据是这些住房连续6个月以上电表读数为零。虽然国家电网外联部相关人士公开向外证实,国家电网从来没有统计和发布过此类数据。但老百姓还是从不少新小区的黑暗成遍,从而推论出商品房小区实际还是空置房居多。

我们知道中国人的城市住房是干什麽的,是为了上班居住的;所以改革开放前我们的住房全部由单位安排,基本就在单位附近。如我们的省委,附近就有省委家属小区;如我们的市委,附近就有市委家属小区。正因为如此,银行附近是银行的家属大院;而税务局附近肯定是税务家属小区。就连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基本就在单位附近建职工生活区。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我们的任何小区的居住率都很高;因为这上班方便,所以这时候的住房空置率相当低。即使我们的商品房面世后,我们社会还是单位的住房率最高。

然而当商品房成为社会的主流后,我们这些有房居住的人也开始购买商品房了;当然购买率最高的还是当官的。因为这些人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人,与单位的人居住在一起容易引起注意;于是各单位基本是以当官的先买商品房为先锋,随后才有不同人群参加到了这个行列。有的是为了给子女买房结婚所用,有的是为了自己享受所用。由于这商品房与自己单位的房无关,所以在商品房居住必然就使单位的住房空置;而在单位住房居住,自然购买的商品房肯定又是空置。因为我们这些为子女买房的人,根本没有考虑到子女会在哪里工作;结果子女工作后又自己购买商品房,从而这些有单位的人自然也就有住房空置了。

我们现在只看到住房的高昂房价,却没有人想到这住房的位置合理吗;看我们武汉市的贫民区全部在市中心,而市中心的商品房竟然全部是为台湾老板准备的;因为武汉市人绝大部分只能是望而怯步。再看我们郊区的商品房,别说老百姓买不起;就是能够买起,老百姓上班又不方便了。所以说我们现在郊区的商品房红火,除了外来者就是投机者。正因为如此当晚上我们步入到这一个又一个新住宅区的时候,只能是大量黑灯的房间告诉我们这些住房在空置着。

近年来政府推行了经济适用房,可它依然不是拆迁还建的贫民区;结果能够买这样住房的人,原来的老住房还是闲着。所以我们现在政府安排的住房人员,同样也有自己的住房空置。如我认识的一位下岗朋友,他搬进了政府的经济适用房;而在老城区的平房依然空置。于是他也成了住房出租户,将平房出租给外来做生意的人。

如果我们的住房全部是老城区改造,那么受益的肯定是老百姓;可我们现在到处是征地建房,自然与老百姓没有关系了。所以如今的城市是老百姓的住房可能二十年不变,而领导的住房则一年几变。就如同一位台湾人到粮道家老家去看了一下,说大陆与台湾最大的区别就是大陆是富人的天下;而台湾却以贫民利益为主。原来武汉市到处日新月异,但就是老百姓的地方还是当初国民党留下的旧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统计的住房永远也满足不了需要;因为老百姓在这里固定了,所有我们社会永远是住房供不应求。

中国究竟需要多少住房,中国究竟有多少住房;这成了一个糊涂账,因为没有人能够真正统计并弄清它。在我们这个社会,有单位的福利房;有单位的改制房,还有单位的集资房。再加上我们社会各种不同的商品房,使我们社会的住房成为了一个大杂烩。中国的住房空置率到底是多少,估计成了一个难解的课题;根本无法通过这次全国住房调查而弄清。反正我们的土地全部建成住房,中国还是一个住房供不应求的社会。因为我们现在的工作无法保障,自然住房也就成了问题。这不是住房投资是过度还是不足的问题,而是我们社会的住房究竟是居住还是财产的问题。然而住房成为快速敛老百姓的财,这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不管你老百姓赚多少钱,通过住房就能一下子全部回收完;这也是我们的国情。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现在没有人想弄清楚住房空置率的问题;而只想继续发展房地产,因为这是多数人贫而少数人富的途径。所以我们社会的房地产既没有理论,又脱离实际;这就是我们住房每年能以百分之十的速度空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