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持续实施宽松财经政策


(一)前言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上半年经济资料,GDP同去年相比增长11.1%,其中二季度GDP增速为10.3%;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2.6%;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2.9%,比5月下降0.6%,均低于全年3%的控制目标。二季度GDP增长10.3%的速度虽与过去十年平均的二季度增速相当,但比一季度的11.9%降低1.6%,加上物价涨幅的回落,将减轻下半年的通货膨胀压力,显示经济增长正在适度降温,出现「软着陆」趋向。
    有学者认为,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从上半年经济发展看,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的趋势已经确立,预计3、4季度GDP同比增速将继续回落至9%或之下,甚至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宽松的财经政策不能轻言退出。
    从动态趋势角度来看,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国外的经济复苏动力仍弱,以及中国持续房地产调控等,都将影响到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表现,为了避免对中国经济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中央在7月间先后透过多种场合宣示,今年下半年将继续实施宽松的财经政策。
  首先,7月8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议,强调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后依序有:7月16日,中央高层表示下半年经济调控的主基调是保持政策稳定,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7月21日,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依然以稳定为主,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最后是7月22日,中央高层在中共中央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外部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后续发展
    今年中国经济深受国际经济变动的联动与影响,两者发展趋势也相似,预估都是呈现前高后低。上半年国际经济复苏强劲,一季度高反弹,增长达5%,二季度开始下降,下半年复苏趋缓。
    就全球经济增长而言,世界银行在6月10日发表的「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10年和2011年世界经济增幅将分别达到2.9%和3.3%,略高于该行在1月份预测的2.7%和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7月7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也调升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将2010全球GDP增速预估从4.2%提高至4.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对世界经济作出乐观的预期,预计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都将达到3.2%,日本经济将分别增长3.0%和2.0%。联合国则预估发达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长为1.9%,2011年预计增长2.1%;其中美国今明两年的增长率预计为2.9%和2.5%,欧盟为1.0%和1.8%,日本经济今明两年均预计增长1.3%。
    不过,世界经济复苏性的增长并不均衡,复苏力道依然脆弱。美国商品零售市场、住房市场、就业形势在5、6月份连续两个月下降,加上欧洲若干国家出现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各大经济机构预估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减缓;悲观者甚至认为,全球经济这轮增长的最高点已过,接下来不排除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经合组织的经济学家乔根•耶尔梅斯科夫认为,不管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下半年的经济增长都会放缓,因为在金融危机期间推出的刺激政策正在逐步退出。摩根史丹利经济学家史帝芬•罗奇更预言,全球经济陷入二次探底的概率有40%。
    大规模财经刺激是各国用以解决金融危机的主要手段,但是这种靠货币投放推动下的复苏,缺乏可持续性,也是欧洲国家债务危机的重要根源,而且由于债务问题不是马上能解决的,目前已有机构预测,欧洲和美国要到2030年才能使债务回到低于GDP60%的警戒线,因而世界各国面临的将可能是比次贷危机更漫长而痛苦的调整过程。而欧债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在于贸易。今年1至6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36.0%,这是由于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
  由于订单合同从签订、发货到出口结汇,至少需要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未来几个月,对中国外贸出口的负面效应可能会逐步显现。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对中国外贸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预估可能为时一年至一年半。至其整体影响程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很多亚洲经济体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对外部需求依赖很深,这方面所面对的欧洲风险不亚于来自美国的风险;受欧元区金融动荡影响,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将2011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下调至9.6%。
  
(三)中国内部经济增长放缓
    导致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放缓的因素,在外部需求显着放缓、贸易顺差下降之外,内部亦面临多种经济增长放缓现象,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减慢、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降两个月、6月新订单指数为2009年3月以来最低、发电用电量下降、交通运输指标徘徊不前、股市下跌等现象。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黄金、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及国内资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劳动成本提高,使企业面临极大的经营压力。对此,7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显示,二季度,大型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7.7,比一季度回落4.3点;中、小型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3.4和118.5,分别比一季度回落2.7和2.6点。各类型企业家信心回落,说明在内外不利因素增多的境况下,企业家对下半年经营状况更为谨慎。尤其是在加强对房地产宏观调控之后,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仅为109.3,比一季度大幅回落23点,是信心调查显示最为不足的一个行业。   
                                                                                                                                                                                  
(四)结语
    金融危机后中国推出刺激性财经政策以来,经济复苏过程从强劲到趋缓,为时不到一年,形势复杂,变化快速。对其未来演变,各界大都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持续放缓,较悲观者认为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影响所及,对中国2011年的经济成长,目前多家机构预测将不到9%,甚至有的认为受到政策「滞后性」下滑的影响,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低于8%。此种保守性预测,与前述国际性机构对明年世界经济的乐观预期有所差异。显然,中央经济政策又面临新的选择时点。而其可能作法,从最近官方的政策宣示看,近期中央不会推出新的刺激与调控政策,而是维持稳定性,以落实目前已推出的政策为主。
    在财经政策上,持续进行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等领域,落实最新公布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制定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网络、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加强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相关的制度改革,包括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城镇化制度改革;以及落实区域经济振兴规划、西部开发战略投资等。
    在货币政策上,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延续上半年适度宽松政策,加息可能性不大。
    在双率政策上,实施新的一篮子货币汇率改革后,预期年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将不会超过3%,甚至有可能对美元贬值;热钱流入不会太大;利率在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后,继续调升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