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难成高房价的支柱


 

因为我在前天的博文里,说中国的城市化是“泛城市化”,所以我今天说中国的房地产支柱产业,姑且也叫它“泛支柱产业”。因为中国“城市化”和“支柱产业”的提法如影随形,是一对很讲义气的好哥们,所以可以说,过去城市化一直在为高房价拉风箱,而支柱产业就是高房价的拨火棍。

 

泛支柱产业,泛起高房价涟漪!

 

我说中国的房地产业是“泛支柱产业”,实在是因为它也搞得太泛了。是的,它是对GDP做出了10%左右的贡献,可它也是高房价的元凶啊。中国的房价在支柱产业的大旗之下成倍增长。

 

据我了解,中国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是从2003年开始的。那时候,也正是中国的城市化处于最红火的时候。当年的国务院18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此后,房地产有了支柱产业的“撑腰”,也就一发而不可收。房地产行业变成了行业中的“老大”,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

 

支柱产业迅速使房地产市场变质:“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消费市场”变成了“投资市场”,“有序市场”变成不反应供求关系的“畸形市场”。再“烂的房子”也会变成了抢手货,再“差的服务”也不会阻挡人们购房的渴望。

 

原因很简单,房地产既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那么,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会为房地产“撑腰”。土地政策也好,金融政策也好,税收政策也好,什么政策都会向房地产倾斜,任何困难之下都不会动这个产业半根毫毛。比如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中央就采取了“丢卒保车”的策略,丢了实体经济的“卒”,保了房地产的“车”!所以,并不考虑当时我国的住房保有量是怎样的多,不考虑空置率是多么的高,不考虑房价多么的离谱。一根筋地膨胀发展房地产。

 

但是,市场总会有报复的时候,房价总会有极限的时候。当房价远远超出了“收入房价比”和“租金房价比”的时候,城市,也就变成了高筑的价格城墙。外面的人群进不来,里面的人群想出去。配套不足,成本奇高,债务累累,空置严重,民工外逃,人才流失,缺乏创新,企业衰落,危机四起。而当房价涨到极限的时候,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也就备受争议。

 

支柱产业,能否再作支柱?

 

在我国,那些产业是支柱产业?我从百度上收索发现,中国的支柱产业是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等4个产业,并没发现“房地产业”。如果我们退一步讲,支柱产业是包含房地产业在内的5个支柱,可是我们很少听到有人说其它4个产业是支柱产业,如果不查百度,我本来就不知道其它4个支柱产业。可是,在中国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说法,却家喻户晓。要么,房地产业比那4个产业厉害,是“公鸡中的战斗机”,“支柱产业中的支柱产业”;要么,房地产业本来就不算什么支柱产业,所以才大肆宣传,把不是的说成是的,搞得全国人民都知道。

 

房地产能不能成为支柱产业?我个人一直是心存疑虑的。

首先,房地产在抬高房价和生态破坏方面就不够做支柱产业的资格。农民改一栋房子只需要10万,而开发商盖同样的房子起码100万,而中国的建筑工地已经达到全球的50%,也是全球最大的污染源;

其次,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率是10%,我认为是要打折扣的。因为房地产每年的销售额并不能全算成实际的购买力,如果全国房地产每年的销售额是12万亿,起码有3分之2的钱是银行的。也就是说,买家78凑的实际购买力也只有4万亿。如果我们每个人买的所有衣服也可以有银行贷款70%,而且用贷款把未来几十年的衣服都买了,服装业也有可能成为支柱产业;

再次,说房地产带动了60个相关行业,哪60个?相关性多大?到底是谁带动谁?假如说房地产带动了交通,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说交通带动了房地产?因为地铁、动车、高铁铺到哪里,房价就涨到哪里啊。按照这个逻辑,我们也就可以说交通业是支柱产业。要想富,先修路吗!可是这样说旅游业就会不答应,它也可以说自己直接带动了人流和财流,是真正的支柱产业。

 

房地产该不该成为支柱产业?国际发改委的王小广就说不应该。早在2006年年中的时候他就说,房地产应该是一种被动性的产业,它只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房地产不是代表一国竞争力的主要产业,它只是一国竞争力的一种结果。没有一个国家是通过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建立国际竞争力的,欧美国家没有,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没有,中国香港地区也不是。所以他坚持认为,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有可能造成泡沫。

 

2008年年底的时候,一个叫悟宇的网友就说,房地产是一根具有全局性和破坏性的支柱他说,一个素质本来不算高的国民经济,竟然还得让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并推动一些大路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盲目冒进;房地产业占一成的GDP,捆绑着近五成的银行信贷;如此粗放的增长方式,如此畸形的经济运作,只能说房地产是一根险象环生的泡沫型的支柱

 

而前不久网上炒得很火的研究保障房的专家李开发说,对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宣传过高,扶植过多,必然会挤压制造业等其它“实体产业”,使资源“配置失衡”,经济面临结构性风险。而就在前几天,新加坡的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也说, 房地产不宜成为支柱产业,当前的调控,他认为更多的只是临时性控制,而中国的房地产病根治之道在于产业转型。

 

我们且不谈房地产该不该担当支柱产业的重任,只是要说如果一个顶高了行业成本和消费成本进而顶高城市成本和工业成本的行业,一个掏空了国库和老百姓口袋的行业,肯定不该是国民经济的栋梁行业,反而有可能是房价泡沫的拨火棍。

 

房地产的地位,将会如何定位?

 

上述有关房地产该不该作为支柱产业的争论,只属于讲道理的各抒己见,并不做数。何况大家,包括我本人也水平有限呢!我们还是从现实来判断房地产支柱产业的资格会不会取消才最实际。

 

有关资料表明,广州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删除了“发挥房地产的支柱产业作用”一句话,而增加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一句话。这是我们探听到的地方政府最早取缔房地产支柱产业的风声。其后,今年4月份的国务院的新国10里,也并没有“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描述。而直到上个月,《房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迟迟没有公布,据内部人士透露,各部委对“房地产业是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表述,一直犹豫不决。留,恐房价难以退烧,不留,恐房价一泻千里。

 

不过现在,房地产在说法上是不是支柱产业已不是关键。天量的保障房计划已经开始动摇房地产的支柱地位。前不久,陈劲松在南京就说,没有房地产一样拉动GDP!因为我们有保障房啊。而按照保障房专家李开发的测算,推广保障房仅北京就有6000亿元的产值。如果按全国来算,李开发估计有可能拉动10万亿至20万亿元的消费。

 

还有一个对房地产支柱地位10分不利的说法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即将减速前行。如果不久前社科院的研究报告预测无误,中国的城市化就有可能在2013年开始减速,也就意味着房地产这个城市化的难兄难弟就会跟着向下减速,那么房地产再撑起支柱产业的角色,就要打个更多的折扣。

 

本人认为,无论怎样,中国的房地产也不会因为支柱地位的可能失去而一蹶不振,相反,还会一片光明。因为一直快速奔跑的房地产,绝不会一下子“急停”下来导致“休克”。只是未来的供求关系将会改变。过去,越是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我们的住宅质量和社区服务就越落后,住宅垃圾和粗放服务也越随处可见;未来,房地产不作为支柱产业,供求关系就会改变,市场的营销模式也将跟着改变,房地产完全有望在“产品创新和优良服务”方面为国民经济带个好头。而知名评论人徽湖所说的“开发商只在开发环节赚取暴利”的时代,也将结束。

 

本文系新浪独家博客,其他媒体未经同意擅自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