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产业联盟前行之路不轻松


    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的成立,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想象:一支雄壮有力的队伍正在打点行囊,向世界汽车工业的“盲点”进军。

 

    自主研发央企是主力,国资委牵头,联盟的成立很有可能会将电动车的研发纳入企业的考核之中,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指标”的同时着力电动车研发,更加投入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希望这种“离散型”的联盟,兼具“官方”与“民办”的优势。另外,还解决了跨行业合作的问题,集合组织起优势兵力,向电动车生产、使用三个主要的环节——整车及电驱动领域、电池领域、充电与服务领域发动强攻。

 

    “国家队”浩浩荡荡,前行之路一点儿也不轻松。

 

    这是前无古人的挑战。业内人士认为:电动车是一个“看似环保、但奢侈成性的美人。”曾经富可敌国的通用汽车深尝其苦。有资料称:在耗资10亿美元后,通用于1996年推出全球首款款量产纯电动汽车EV1——电动车1号。市场并不买账,通用汽车只得认栽,退出纯电动汽车市场。2000年,通用汽车宣布停产EV1,仅在加利福尼亚州提供出租业务;2002年,通用汽车全面叫停出租EV1业务;2004年,通用回收EV1,并当作废品处理……电动汽车的瓶颈有许多。愿景很美,如果道路的前面,打上了“死结”,大量物力将会无情地付之东流。

 

    要不要跨国合作?怎样去进行跨国合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电动车研发方面同样要坚持这个原则,既要以我为主,又要成果共享。联盟面临着“我”与“他”的关系问题。调研、研发、协调……联盟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怎样去搭建平台?开发电动车是一项全新的工程,也是一个发挥央企,包括其他企业聪明才智的平台,这个平台建立之初由央企组成,在研发的过程中应吸纳各方力量,这需要合理规划,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果可能,希望联盟利用网络力量,比如新浪汽车,非定期地公布研发进展情况、研发成果及遇到的难点。

 

    电动车的研发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会一蹴而就,难以列出准确的进程表,更不可急功近利。希望国家队报喜的同时也报忧,最好更多的时候是报忧,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披荆斩棘。

 

    博主认为:汽车产业无捷径可走,更不存在所谓的“弯道超车”,如果在电动车的发展中能够补上一个又一个没有做的功课,能够拉动汽车产业、相关行业的进步,那么,中国汽车工业的历程真的将会翻入一个新篇章。

                          (蓝畔)(独家供稿新浪,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