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车补贴有效果 但要一分为二的看


    节能车补贴有效果 但要一分为二的看

    近日京华时报和新闻晚报针对6月末实施的节能车补贴的效果进行了相关报道,两家报纸均援引了中汽研的相关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在乘用车销量环比下降3.44%的背景下,第一批节能目录中的71款车型在7月的销量较6月增长了11.75%。11.75%,这是一比较大的增长比率了,特别是在这个传统的汽车消费淡季里,实属不易,这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国家政策对汽车消费的刺激之大。

    在第一批节能车目录被发布之后,有媒体报道说第2批目录将在7月底发布,但事实上三部委却叫人等得有些着急了。笔者以为,国家实施该政策也属“摸石头过河”,虽然第一批发布的目录对车市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也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之所以推迟第2批目录的发布应是在全面的观察该节能车目录给车市带来的综合影响。(系原创稿件,版权归auto.sohu所有)

    节能车补贴的实施有利于优化消费结构

    随着低碳,环保靠大家的口号越喊越响,汽车也迎来个一个“小排量化潮”。近一年多来的涡轮现象可以反衬出这么一个问题,紧凑级车有了1.4T,1.6T,而中级车也有,更有某品牌是将1.6机械增压机匹配在了旗下的中高档车型上。在去年,国家为鼓励1.6L小排量车型的销售,实施了购置税减半政策。据09年的数据显示,1.6L及以下乘用车销售719.55万辆,同比增长71.3%,市场占有率同比提高了近八个百分点。

    国家通过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确实拉动了09年的数据,但更重要的是优化了消费结构,鼓励了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节能产品的时候也鼓励了企业在这些低能耗产品上的研发。今年初,国家将免购置税的税率下调至2.5%,政策的收缩让小型车的销量迅速回落。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6月份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占有率同比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对于小排量车型消费的引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此期间国家必须给予相应的支持。而推广节能车,给予节能车3000元的购车款补贴政策应是对上半年免购置税的税率下调的一个补充。

    在乘用车销量普降的大环境下,受国家补贴车型呈现出的高增长的态势则初步显现了该政策的威力。据数据统计显示,获补贴的飞度以及锋范五个型号车型占到了广州本田总销量的29%,而上海通用旗下获补贴的12款车型7月销量环比增长了12%。随着接下来批次节能车型目录的公布,1.6L以及一下排量的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节能车补贴政策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

    首先是标准上,现在进入节能车目录有一个标准只有一个,即国家去年执行的<<第二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其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的才可进入节能产品目录。整车的质量(CM)在标准的等级划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看下表),也就是说如果该车本达不到某一阶段的油耗值可以通过增加自身质量的办法进如下个区间值,因为下个整备质量区间数值大,所对应的油耗标准也大,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厂商在接下来生产产品时可以故意在某车型的质量上做手脚,油耗达不到更好的标准就加整备质量,非常影响车辆今后的轻量化生产。单以该<<限制>>为依据有些片面。

    二是,产品方面。由于同等配置车型,自动挡车型的整备质量要比手动挡车型稍高出一点,油耗也高,所以一般来说,同档次下手动车型进入节能目录的机会较大,补贴中我们也发现了,有不少车型是这种情况,譬如说科鲁兹,i30等,就只有手动挡车型,没有自动挡车型。而事实上的销售比例中,自动挡占了绝大多数,这样看来某些产品是守着政策补贴干着急,对他们自身产生的意义并不是太大。

    三,目录说是71款,实质上对普通消费者产生意义的是小于71款的。比如说一类未上市车型,如悦悦,瑞纳等;第二类是停产和分地区销售的车型,如1.2的乐风/乐骋已不生产,而杰勋的混动版车型在某些区域也是不能卖的。

    四是反映速度不一。一是表现在申报上,若要进入节能车目录是需要先行申报的,譬如说日系车不多,只有广州本田一家;另外德系车也基本没有涉及,这应是厂家反应的问题。经销商层面上,最快的为广汽本田和上海通用,在节能车目录公布的几天时间里,笔者就收到了他们市场推广部发来的详细材料说明,而一些品牌,特别是自主品牌对“机会”把握的不够,在节能车目录公布出来的10多天时间之后,仍不知自己所售的那几款车型进入了该目录,也不知如何给予消费者反馈补贴款。

    五是“优惠”尴尬,补贴等于没补。比如说起亚福瑞迪在市场终端的价格优惠较大,而补贴政策之后其优惠幅度未变;还有一类情况是出现了“加价”行为,笔者在调查奔奔NINI的补贴落实情况,店家表示我必须多付出比原车价贵出1000元的价格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