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凭质取胜 努力打造名牌会计师事务所
按实施审计的主体不同来分,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是对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而进行的审计;内部审计是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所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注册会计师审计则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而进行的审计。以上三种审计各司其职,分别为实现不同的目标而展开审计,共同对国家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全方位的经济监督。政府审计由审计署牵头执行;内部审计由单位内部审计部自行实施;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则由会计师事务所受托进行。下面笔者仅就从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打造名牌会计师事务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打造名牌会计师事务所的策略等问题做一点粗浅的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导致企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此外,《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更是加速了会计师事务所数量的增长。截止2007年底,我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7200多家,执业注册会计师8.3万余人,行业总收入约276亿元。具体而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具有如下特点:
(一)中外实力相差悬殊。
从会计师事务所平均审计收入(指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部业务收入,下同)来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2007年全年所均审计收入为22.53亿元,较全国平均数0.04亿元高出22.49亿元,是全国平均数的563.25倍;从执业注师人数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平均注师人数为481人,较全国平均数12人高出469人,是全国平均数的40.08倍;从注师人均创造的审计收入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注师人均创造收入468.35万元,较全国注师人均创造收入33.25万元高出435.10万元,是全国平均数的14.09倍。
从以上数据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对于内资事务所来说,其市场份额之高、企业规模之大、人均创利之强等优势已不言而喻,中外事务所的实力悬殊已愈加明显。
(二)执业意愿有待加强。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难度很高,涉及知识面很广,并非一般人员能从事的行业。因此,我国自1991年就开始实行了难度要求近乎苛刻的技术资格考试制度(2007年全科通过率仅为0.3‱)。只有获得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合格证并具备两年的执业经验才能在审计报告上签字,即要求注册会计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拥有丰富的实务经验,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所幸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广大考生经过17年的长期不懈努力,已有15.3万人顺利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但不幸的是,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仅为8.3万人,只占注师总人数的54.25%。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培养难度是如此之高,市场对执业注师的需求量又是如此之大;但另一方面却有大量非执业注师游离在审计行业之外,形成了人才不足和人才过剩同时并存的怪圈,不但大大浪费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也严重制约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审计收费混乱不堪。
一般而言,高风险就要求得到高回报,否则就无法吸引企业的投资和人才的加盟。注册会计师审计属于典型的高风险行业,理所当然要求得到高回报。但考虑到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尚处初级发展阶段,被审计单位盈利能力还不强,会计师事务所竞争也十分激烈,审计市场已全面开放等因素,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订的最低审计收费标准也相对较低。但尽管如此却仍有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收费上还大打折扣,不但不利于本所自身的长远利益,也不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对行业形象来说更是一种严重的损害。
从理论上来讲,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初级阶段,只会造成两败俱伤,并非长久之计。因此,内资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审计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把价格竞争转变为质量竞争,实施人才兴所、质量取胜战略。
(四)执业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尤其是在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逐渐成为商品社会的重要经济组织后,对由一个来自企业外部的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合法性发表意见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注册会计师审计便因此应运而生。很显然,注册会计师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企业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已成为客观、公正的象征,也得到了报表使用者的充分信赖。也正是这种良好的行业形象才使注册会计师行业走过了五百年长盛不衰的历史。
但是由于部分事务所审计收费过低,职业道德不高,风险意识不强,质量控制不力等诸多原因,导致这些事务所未能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开展审计工作,执业质量也因此未能得到有效保障。不但影响了本所的职业声誉,也玷污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好形象。
二、打造名牌会计师事务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企业要求明显提高。
没有需求,就不会有供给。注册会计师审计更是如此,它是受托审计,没有企业的委托,事务所就无法生存。因此,企业的需求就是事务所努力的方向。谁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合法合理需求,谁就拥有话语权,谁就会成为行业的领航者。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企业实力的迅速强大,企业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愈来愈高。它需要的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审计报告而已,而是更需要事务所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企业管理等诸多问题量身定做最佳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在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的管理咨询,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此外,聘请名牌事务所进行审计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实力的象征之一。特别是对上市公司而言更是如此。因此,不少企业不惜重金争相委托“四大”名牌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切实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水平和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将名牌打造摆上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工作日程已迫在眉睫。
(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步较晚,前些年事务所的数量还相对较少,因此行业利润率也还相对较高。一般而言,资本和人才总是会向利润率高的行业流动。此外,受我国审计市场的全面开放;占据我国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强势进攻;《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导致事务所开业门槛的降低等因素影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得到了迅猛增长。据报道,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已多达7200多家,使本已十分激烈的同业竞争变得更加白热化。因此,内资所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施名牌战略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三)行业形象亟待改善。
在中国7200多家事务所中,“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并且占据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内资所,其市场份额之高,增长速度之快,令内资所望尘莫及。究其根源,系其过硬的执业质量使其获得了良好的行业形象,产生了名牌效应,得到了客户的广泛信任和长期支持所致。
由此可见,良好的形象对于一个行业特别是中介机构的发展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审计收费过低、过多使用助理人员等种种原因导致少部分事务所对审计报告粗制滥造,不但损害了本所的声誉,对整个行业的形象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虽然上述现象只是少部分内资所所为,但客户会把不良形象事务所的范围习惯性地扩大到全部内资所。因此,倘若内资所再不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努力提高执业质量,自觉维护行业形象,“四大”所的市场占有率将会越来越高,内资所的生存空间也将受到致命的威胁。
(四)海外市场有待开拓。
如上所述,目前中国审计市场的三分之一已被外资所占领。但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海外却难以分得一杯羹,能走出国门的中国事务所也凤毛麟角。这对做大做强我国事务所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但是,这也同时说明了我国事务所海外拓展空间还非常巨大,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是,要想走出去,首先必须提高事务所自身的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四大”等一大批国际顶尖的会计师事务所现已遍布全球,占领了大量的海外市场。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后发制人,就如虎口夺食,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迅速实施名牌策略已时不我待。
三、打造名牌会计师事务所的策略
(一)提高审计质量是立所之本。
常言道: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能走过百年辉煌,其分所之所以能遍布全球,其市场占有率之所以能如此之高,都与其良好的职业声誉和过硬的审计质量不无关系。因此,要打造名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千方百计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审计产品的质量,不断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知名度。
据报道,只有20% 的中国上市公司委托“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办理年度审计,这与其审计收入占全国审计收入的33%相比,似乎有点不可理喻。根据“四大”所的高层解释,他们并非不愿意接受中国上市公司的年审委托,相反他们对此很感兴趣。但是由于部分中国上市公司不愿意按照“四大”所的收费标准支付审计费,“四大”所无法按照他们制订的执业标准开展审计,审计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为了保护本所的声誉,维护外资所良好的行业形象,“四大”所宁可玉碎,也不愿瓦全。否则,“四大”所这些百年老店就会因此而名声扫地。这对“四大”所来说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显而易见,审计质量是事务所的生命,没有了质量,事务所也就没有了生命,被市场所淘汰那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二)强化服务意识是强所之路。
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同于政府审计。政府审计是强制审计,而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受托审计;政府审计的经费来源于本级人民政府,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来源于委托企业;政府审计的主体是行政单位,与被审计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体是属于服务类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是受托与委托的关系。
上述特点决定了政府审计履行的是行政监督职责,而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责更侧重于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事务所若能在不违反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和合法合理的税收筹划等增值服务,不但可以大大增加事务所的营业收入,对保持客户的长期稳定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此外,还可以通过老客户带动更多的新客户,事务所的知名度就会在新老客户之间的传播中得到不断提升,名牌效应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三)实施人才战略是关键之举。
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备曾经说过,“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可见,自古以来人才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更应将人才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可以说,事务所能否发展壮大,靠的就是两样东西——电脑加人脑。电脑是硬件,价格低廉,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而人脑是软件,高素质的人才又是稀缺资源,必须付出较高代价才能得到。因为购买电脑花费不高,而且电脑还可以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因此,电脑在绝大部分事务所都能得到普及。而人才则不一样,一方面,招聘高素质的人才会大大增加事务所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部分事务所高层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还远远不够,认为只要事务所有能力招揽到业务,只要能确保按时出具审计报告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审计质量怎样;能否为被审计单位充当合格的财务顾问;能否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否留住客户等则不在部分事务所管理层考虑的范围之内。倘若如此,被审计单位很可能会更换业务能力更强的事务所,导致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客户因为注师能力问题而无奈地将业务拱手相让,那做大做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愿望恐怕将永远成为空中楼阁。
(四)加强风险管理是重要之措。
注册会计师是一个风险度极高的行业,一旦发生风险事件,轻则影响事务所的声誉,重则会使事务所倾家荡产,甚至面临倒闭威胁,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破产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必须将风险管理作为事务所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
而事务所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出具了不实的审计报告,导致审计报告不实的原因有二:一种是道德因素,另一种是能力因素。因此,加强风险管理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事务所员工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
注册会计师必须是又红又专的人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红比专更重要。事务所不但要要求高层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也要经常向注册会计师和助理人员灌输风险意识。只有全员行动,才能为下一步的风险管理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其次,事务所要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并结合本所的实际和不同的审计类型和客户特点,制订书面的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办法。
树立了风险意识,制订了管理办法,剩下的就是执行的问题了。而是否能得到有效执行也是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从上述三个方面加强风险管理亦成为打造名牌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