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在南非进球
杂志付印的时候,世界杯正酣。
虽然南非没有中国队,但一点都没有影响中国球迷对世界杯的痴迷狂热。
足球,推而广之体育运动,有一种魅力,让不分国籍种族肤色的人们,为之倾倒。
不仅是对锦标的追逐,个人天赋,热爱、参与和合作的精神,顽强的进取之心,以及对于人类挑战极限的不懈追求,都赋予了体育运动璀璨的华光。
因此,人们不仅追随自己喜欢的球队和运动员,对表现出色的对手,也常常表现出尊重,并为之喝彩。因为在对手身上,也有合乎自身情感和价值观的表现,那是一种人类相通的基本情感。
比赛有输赢,锦标自要争,但锦标并不是体育运动唯一的目的。为夺锦标扬威,无所不用其极的行为,背离了体育所表征的人类基本价值。那些在体育运动中不思进取、怠惰散漫者,同样亵渎了人的基本情感和价值观。
历史上伟大的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对于体育运动之于人类,有极其深刻的表述:“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以此来观照我们身边的一些体育运动,比如足球,不难发现,骨子里浸淫了与欧文斯所言精神背道而驰的东西。
中国队也有自己的足球联赛,看起来也热闹非凡,不但是国内第一运动,也曾在亚洲算过强队。一片喝彩声中,中国队打进过世界杯决赛圈,可不但一场未胜,而且一球未进。
凭什么在世界杯上进球呢?
进不了球,去不了南非,不是人种问题,不是金钱问题。甚至,也不是技战术水平问题,而是理念和价值观出了问题。
根子上,在中国,足球就没有被当成是一项体育运动,它被赋予太多难以承载的东西,足球搭台,金钱唱戏,权力与商业在中国足球运动职业化过程中成功地合流合谋。缺少了热爱合作等基本价值观和精神内核的足球,最后只能饮鸩止渴,单纯靠金钱刺激。足球运动最重要的理念和精神,越来越远,几乎消失殆尽。中日韩三国球员赛场上的表现,从正反两面向观众呈现了体育运动的要义。
播下龙种,收获跳蚤。中国体育项目最早市场化的足球,从人们的宠儿,最后却变成了过街的老鼠。这一过程,足球丢弃的,恰恰是人类的基本情感和价值追求。
这种精神和价值观,不仅深深地烙在体育运动项目之上,同样,也镌刻在企业和企业产品身上。
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化时代,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确立自己的品牌,就如同球队参与世界杯一样。
如果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为获市场而无所不用其极,可能在缺少替代产品的时代,能够风光一时,但却无法持久。
这一点,中国企业和出口产品,有深刻的记忆。如今,某些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遭遇的压力,除了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之外,也是因为过去我们的某些产品,与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之间存在距离。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对于那些山寨模仿的产品,对于那些血汗工厂的产品,对于那些损毁环境和文明的产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拒斥。并且,这种基于人性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正迅速被全球认同并推广。
因此,一个企业和产品,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必须理解国际市场背后所承载的文明和精神。除了市场的锦标,还要契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需要合乎人性的尺度,合乎现代文明和价值的基本诉求。
正如本刊这期所呈现的,无论是海尔、TCL、还是联想的国际化之路,也都在不同侧面,向李宁公司以及后来者,昭示了这一基本的理念。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挟中国经济的强势,在新一轮的国际化中具有了某些优势。但是,如果企业和产品背后的理念,无法契合普世的价值,那最终只能是站在土圩子上称王称霸的幻想。
一如中国足球。
(朱学东 原载中国周刊第七期,卷首语)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