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6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银信产品大跃进 监管层紧急叫停

  针对银信合作产品的检查即将展开,银行须计提相应贷款损失准备

  银信合作产品今年上半年的快速增长终于引起监管层的关注,消息人士透露,上周五监管层正式要求银信合作产品暂时停推,须待查清风险后再推新产品。该人士还表示,监管部门即将展开对银信合作产品的全面检查,首批检查直指规模最大的几家银行。据悉,此次通知全面叫停的是银信业务中的初级的“通道”类业务,银监会仍将鼓励信托公司在主动管理型产品方面的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促使监管层下定决心叫停的主要原因是银信合作产品规模过快扩张,存在比较大的风险隐患。去年以来,银信合作产品发展非常迅速,今年上半年估计达到2.8万亿的惊人规模。

  消息人士还透露,监管层即将要求银行把银信合作产品从表外移入表内,并相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这对银行的影响可能更大。占银信合作产品较大比例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银行贷款的替代品,在信贷额度和信贷投向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此类理财产品因其存于表外的特点,可以有效规避监管。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信贷类理财产品构成了信用类产品的主要部分,2010年5月信用类产品共发行122款,其中信贷类产品99款,占据81%。

  有银行人士透露,在上周五接到通知后,部分银行上周末紧急加班测算计提拨备的具体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对今年的业绩会有不小影响,毕竟2万多亿的规模相当大,无论计提的比例是多少,银行业绩肯定会受到冲击。”该人士说。

  银监会此前已经注意到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报》指出,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规避资本监管、计提拨备等要求,通过设计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将存量贷款、新增贷款等转出表外,银行依然承担贷后管理、到期收回等实质上的法律责任和风险,却因此减少资本要求,并逃避相应的准备金计提,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事实上,银监会对于银信合作业务中的房地产信托业务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今年3月份,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资金投资于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需要有100万以上的金融资产,并且理财客户应符合《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中有关合格投资者的规定。

  《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需要深入了解房地产企业的资质、财务状况、信用状况、以往开发经历,以及房地产项目的资本金、“四证”、开发前景等情况,确保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合法、合规性和可行性。

  ●汇金可能出资千亿参与三大行再融资

  汇金承诺全额认购中行配股股票

  中国银行今日发布公告称, 汇金公司承诺认购中行配股股票。

  中国银行称,近日接到控股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认购配股股票的承诺函。汇金公司承诺按持股比例以现金全额认购中行配股方案中的可配股票。中行在7月2日晚间公告称,中行拟A+H股配股融资不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按照目前持股比例,汇金认购中行配股,大约需要动用资金404亿元。

  汇金可能出资千亿参与三大行再融资

  消息人士透露,汇金有意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800亿元人民币债券

  中行6日披露,汇金承诺将按持股比例全额认购中行配股。此前,汇金已明确表示按持股比例参与建行配股。消息人士5日透露,汇金将按比例参与工行再融资。按照汇金持股比例估算,市场人士预计,汇金将出资975亿元参与工、中、建三大行再融资。

  此外,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汇金有意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800亿元人民币债券来弥补其资金缺口。

  上周五,中国银行表示,配股方案由原计划对H股20%配股改为不超过600亿元的A+H配股。由于截至一季度末,汇金持有中行67.53%的股份都是A股,如果中行采取仅对H股配股的方案,将摊薄汇金的股权。

  工行此前在公开场合透露了不超过H股股本20%的配股计划,但分析人士预计,工行将步中行后尘,将配股改为A+H同时进行,这是大概率事件。工行很可能通过A+H配股筹资400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按照目前中行、建行公布的配股方案,以及汇金分别持有建行、中行57.09%和67.53%的持股比例估算,汇金最多需要向建行、中行分别支付428亿元、405亿元来参与再融资。如果工行A+H配股规模达到400亿元,按照目前汇金35.41%的持股比例计算,汇金需出资近142亿元才能保证持股比例不被稀释。

  ●农行IPO申购前夕 资金市场风平浪静

  农行新股申购前夕,昨天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出现整体下行。业内人士分析,资金面呈现宽松格局,表明市场已经提前消化了农行这只IPO“巨轮”给资金面带来的影响。

  机构提早囤钱 影响提前消化

  今年IPO“巨轮”农行今天接受投资者的网上申购,发行价格区间为2.52-2.68元,总发行量超过222亿股。此外,本周还有8只新股密集发行。根据申万研究部测算,农行冻结资金在6000亿左右,剩余8只新股冻结资金在5000亿左右,本周新股冻结资金累计应在11000亿元左右。

  昨日银行间市场各个成交的质押式回购品种利率均出现了下行,表明市场已经提前消化了农行IPO的影响。昨日隔夜回购利率收报在2.167%,下行了1.9个基点,成交2069.8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大三成多;7天回购利率下行了4.88个基点至2.549%,而14天品种跌幅最大,下行了13.88个基点,收报至2.742%。

  事实上,机构为农行IPO申购囤积资金的准备从6月下旬就已经悄然开始。从6月23日开始,覆盖农行IPO申购时间的质押式回购14天品种就开始一路上扬。14天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在6月24日当天大涨了25个基点至3.1494%,并在3%以上连续站稳了六个交易日,在7月2日才重新回落至3%以下。而质押式回购7天品种的成交量也明显上升,特别是7月2日成交量达到了1274.33亿元,为前一交易日的2.66倍,到期日恰好为7月9日的农行网上资金解冻日。

  对资金面冲击小于中行转债

  在央行公开市场持续六周净投放和股市持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下,一些研究机构认为,农行上市对资金面的影响将会小于中行转债对资金面的影响。

  与中行转债的申购处于资金面最为紧张时刻不同,农行新股申购处在资金面缓解阶段。申银万国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行转债申购前8天,大行日均融入资金455亿,而当前大行已经大规模融出资金,单日融出规模已经接近4月以前水平。此外,近期股市表现不佳也使市场信心不足,市场认购热情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冻结资金量也会相应减少。

  申银万国同时指出,从中行转债申购的经验来看,在农行资金冻结日后,回购利率或会出现大幅下行。从资金面来看,预计整个7月都会呈现宽松局面。

  ●主力研究:基金逆势加仓 2300点一线逐渐看多

  近5个交易日内出现近10%的暴跌,市场再度将“矛头”指向基金。然而,无论从记者采访还是从券商对基金仓位监测来看,此次基金并未“砸盘”。值得注意的是,2300点一线,已有机构逐渐看多,部分基金“逆势”加仓,趋向于在下跌中发现好的投资标的。

  未见基金砸盘

  市场暴跌背后,基金并没有明显的“砸盘”动作。

  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对记者表示,上一轮主动减仓之后,不少股票方向基金仓位已经接近契约底线,近期与同行交流的结果是,大家都处于“多看少动”的状态,并没有做出大的调整。

  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测算,6月24日至7月1日的5个交易日中,市场大跌近10%,在剔除掉基金股票市值自然波动的影响后,基金整体表现为“主动加仓”。

  据其测算,基金整体主动加仓幅度为1.86%,与市场整体走势出现明显差异,具体来看,股票型基金主动增仓1.6%,偏股型基金主动增仓2.56%,平衡型基金主动增仓1.88%。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基金“逆势加仓”,是基金为维持仓位配置比例而进行的主动操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市场跌破2500点之后,基金对于后市预判分歧再度加大,各家公司仓位配置策略出现了显著差异。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测算,国联安、华商、华夏和大成等9家公司股票仓位明显提高,而金鹰、华富和银华等11家公司股票仓位则出现了明显下降。

  底部区域或已显现

  在多数基金经理看来,市场经历急速下跌之后,市场底部区域或已显现。海富通基金表示,在当前情况下,已有机构逐渐看多,或者趋向于在下跌中发现好的投资标的。

  “市场情绪往往表现出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上证指数跌破2400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市场行为。”信达澳银红利回报拟任基金经理曾国富认为,“目前的市场点位是一个较强的支撑点位,到今年三四季度形势可能会更明朗一些,但下一轮回升也不会与07年或09年上半年相同,未来中国经济应该会在一个相对高的增长范围内调结构。”

  此外,金鹰基金认为,国内外整个宏观经济、企业盈利等基本面都没有出现偏离之前预期的明显变化,但市场压力仍然存在。首先,推动美国经济09年下半年以来强劲复苏的几大因素已经出现衰减,预示着下半年美国经济将进入二次去库存的阶段。其次,国内经济放缓已经成为市场普遍的预期,并且也已经作出反应,但数据的兑现目前尚不曾看到。第三,政策面,基于政府加大力调结构的背景,政策的取向回到过去的模式可能性不大。

  不过,金鹰基金亦表示,考虑到市场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消化上述预期,而且市盈率已处在较安全区域,对于市场应该不必过度悲观。

  值得注意的是,PMI数据的下滑显示出近两个月经济放缓的趋势明显,目前市场倾向于认为,在海外市场二次探底阴影下,国内调控看到明显效果时,可暂缓前一段的调控紧缩政策,适度推进结构转型。在上述预期下,部分基金经理投资有所转向。

  国泰金鹏价值基金经理黄焱表示,与很多同行不同,下半年公司将把希望重新寄托在传统产业上。在其看来,上半年传统产业的调整主要是基于紧缩的宏观背景,而三季度宏观调控可能会适当放松,四季度甚至会有一些积极的政策出台,因此传统产业不会被“一刀切”地打入冷宫。

  ●补税"后遗症"揭开IPO企业"高新"认证现状

  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可谓“名利双收”,对拟上市公司而言,更是通往创业板、中小板的“车票”。

  据记者统计,目前已挂牌的91家创业板企业中,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的有79家,占比高达87%。不过,记者查阅79家获证的创业板企业招股书,经统计、比较,竟有三成公司存在成色不足的嫌疑,而类似情况在中小板公司中也屡见不鲜。

  半个月前,市场已首现公司上市当年因未达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标准须补税的案例。而当高新资格日渐异化为企业上市的“一次性税收补贴”,以及IPO中介机构集体失语,这类情况或会层出不穷;其折射的是立法初衷与执法现实之间的背离、市场的困惑和投资者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