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凤姐不漂亮?


    文/端宏斌
  一直以来,关于什么是“美”的讨论仅限于艺术范畴,科学是从来不讨论美丑的,在科学的眼里世界只有正确与谬误之分,用“美丑”来讨论世界是不精确且不客观的。但这一切已成为历史,进化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类的偏好,以及为什么人类会具有这些偏好,正是因为人类不同的偏好,才会造成美与丑的分别。
  

  决定一个人美丽程度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脸庞,上图是凤姐照片和网友PS后的对比,相信你会和我有相同的看法,即PS后的凤姐更漂亮了,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注意到PS版凤姐的皮肤更白皙光滑了。国内有一款化妆品的广告语就是“一白再白,白白白!”中国女性几乎都认为皮肤白是具备魅力的表现。有趣的是,虽然世界各国女性都具有差不多的审美观,但是在关于皮肤颜色的问题上,审美区别很大,非洲黑人就不认为皮肤变白有什么好,欧洲白人虽然皮肤很白,但她们存心要去沙滩上把皮肤晒黑。
  几乎所有这类偏好,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逐渐形成的。决定皮肤颜色深浅的是黑色素,它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低档阳光中的紫外线,但黑色素并不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在钙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却无法从食物中获得,只在阳光的照射下由胆固醇转变而来。过深的肤色阻碍了维生素D的转化,从而影响钙质吸收,甚至因此导致佝偻病--低日照地区的黑人儿童更容易罹患维生素D缺乏症。
  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的人,面临着不同的光照强度,因此需要调节自己的皮肤颜色,使得我们在皮肤癌和佝偻病之间做一个平衡,肤色不能太白,使得我们被晒伤,也不能太黑,使得我们无法合成维生素D。中国人是从南方(光照更强)迁徙到华夏大地(光照较弱)来的,人类基因迁徙路线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猜测,由于到这定居的时间不算很长,所以我们需要白色肌肤的审美观,以便我们能够更适合光照较弱的环境。
  护肤品广告除了要“白”,还要“柔滑细腻有光泽”。医学早已证明,通常身体内部的疾病会在人的外表上显露出来,如果脸色焦黄、苍白甚至泛绿或者是坑坑洼洼,通常都不是健康的表现,很有可能体内染有某些慢性疾病,例如寄生虫、消化不良、内分泌失调等等。这类疾病虽不致命,但也没什么好处,漫长的进化告诉我们,鉴别这类疾病风险的最佳手段就是看皮肤是否“柔滑细腻有光泽”,这反映了对疾病的抵抗力是否更强。
  我们所有人都希望找到理想中的伴侣,换句话说,我们都希望找到某些拥有特定基因的人作为配偶,但在这一点上,男人和女人的要求各不相同。女人要求男人具备最优异的基因,所谓最优异是指最能够适应环境的基因,因此女人通常喜欢从结果来评判一个男人,例如男人的财富、地位和声望等等,这些是该男人多年来奋斗的成果。
  但是男人对于女人的要求却截然不同,男人并不要求女人具备最优异的基因,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人所做的事情很难进行量化,例如某女子很擅长照顾小孩,但照顾小孩这件事情并不能带来可以计算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男人变更了择偶标准,转而开始要求女人拥有最稳定、最平均化的基因,而这一点就要通过女人的脸来识别。
  如何通过女人的脸庞来识别稳定且平均化的基因呢?我们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几乎天天会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脸庞,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储了成千上万张脸,在大量关于眼睛、鼻子、嘴唇的信息之中,我们的大脑会进行计算处理,最后算出一张最平均化的脸庞,而这张最平均化的脸庞就是所谓“美丽”的脸。为什么我们看非洲黑人似乎都长成一个样子?其实他们看我们的脸也是长得一个样子,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还没有存储足够多的对方的脸部信息,因此我们无法分清他们之间的差别。
  由于每个人大脑中存储的脸部信息可能不同,因此每个人心目中的美女标准可能也有不同。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们对于美女的评判标准开始越来越趋向于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相同化了,我们看一样的电视剧、一样的电影、一样的比赛、一样的演唱会等等,未来的美女必将是差不多的样子,这就是为什么艺术照上的美女都长成一个样子的原因。
  最后再来看凤姐,ps后最大的改动就是她张“令人销魂”的大嘴了,为什么这样嘴要大改?这是因为它偏离平均值实在是太远了。
  —————————————————————————————————
  老端著作《投资魔法书》(原名《开放思维投资》)现已出版,以下是当当网链接:当当网页面
  —————————————————————————————————
  =喜欢就订阅到google阅读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