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为啥要拿凤姐“开刀”?


广电总局为啥要拿凤姐开刀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朱虹做客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文人讲坛,为师生开展题为媒介的责任专题讲座,讲座中,朱虹表示,低俗电视节目应坚决叫停。朱虹说,电视节目性质有明确的区分:一种是正确引领先进文化的,如《感动中国》;一种是通俗化节目,如小沈阳的表演。而像凤姐这种低俗文化,应该坚决叫停,不让其流布于社会。(新华网201071日)

确切一点来说,“凤姐”等电视节目属于低俗文化、应该坚决叫停,这是自“凤姐”们诞生以来,国家广电总局领导人的首次表态。这既说明了国家对那些“低俗文化”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同时也表达了主流民意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许是社会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开放的缘故;许是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中国人确实已不晓得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的缘故,总之社会在没有尺度、类同放纵之中,少了一些“知耻之心”,多了一些喧嚣与浮躁。于是,也便有了一大批诸如芙蓉姐姐、凤姐等等垃圾人物的炙手可热,热门婚恋节目的甚嚣尘上,强烈冲击和污染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

有人说,芙蓉姐姐、凤姐的走红是因为网络等媒体力量推波助澜所造成的结果,因而这不是某个人的罪过。然而“语不惊人死不休,要眼球不要脸皮,宁可赤身裸体也要遗臭万年”的如此污浊与不知廉耻也是他人之过吗?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试问,把羞耻当骄傲、为获得一个眼球关注的效果而挑战耻感底线,这是不是一种罪过?

就这些现象而言,身为90后的芥棋直言不讳:娱乐也应该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不光是逗大家一笑就了之,作为一个有着正常审美和良知的人想看到更多的一定是健康的、美丽的、丰沛的、积极的、活力的流行文化,而不是那些哗众取宠、低俗下流的小聪明和手段,因为你可以污染大人们的眼球,但是如果都污染到了孩子们的心灵,那这个人就是一个罪人了。

观众们热捧、追随这些所谓的网络红人和娱乐事件,固然暴露出了一些人的精神无聊和价值虚薄。但设若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某种趣味的需要而让其大行其道时,对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又会造成一种什么的后果?以丑为美,宣扬拜金主义,这种娱乐闹剧树立起来的榜样,到底会产生怎样的破坏力量?

北京某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认为,这些所谓哥哥姐姐的现象实则是现代青少年信仰缺乏的体现,青少年正在心理发育期,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盲从和跟风,因此也是这些“P哥凤姐横行当道的一个主要诱因。对于这种偏离的道德标准、没有任何娱乐内容的伪娱乐应当严格取缔,并做好监控和防范。媒体更应该做好网民的教育和道德引导工作,这样才能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传播学创始人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认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而在谈及文化监管问题时,朱虹也指出,任何国家都有文化监管部门,只是管理方式不同;在文化监管方面,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放任不良文化因素蔓延,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由此可见,抵制低俗文化,倡导积极的社会文化,是政府的职能,媒体的操守,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公民自觉的行为。

有人说,低俗文化泛滥造成的文化污染,比环境污染更为恐怖。凤姐之流不惜以牺牲自己形象和声誉来博取眼球的低俗之举,是一种变态,更是对中国传统美德和文化的一种亵渎。——真诚希望我们的电视节目远离低俗、拒绝庸俗、摒弃媚俗、抛弃艳俗,用积极而健康的文艺精品来养我们的眼、滋润少男少女的心!

(李吉明201073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