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自主品牌成功之路”第四部分


 (续)

 

n       国内交钥匙工程

n      从造型、3D直至二维图纸。国内由于主要采用逆向工程,往往忽视可行性分析、质量控制、 A面验证模型、 CAE分析和试制样车。其中问题比较大的就是可行性分析、质量控制和A面验证。我们看到,这种模式本身就存在着系统风险。它从本质上缺乏可行性分析阶段,所做断面与正向设计的提前控制完全,而是事后得到的断面。先做断面,得到数模而非相反。总之,领导者陷入技术讨论,就有被蒙骗的可能。

n      有时,模具也可以打包在内。但这种项目目前还比较少,将来也不会成为主流。为了降低工艺可行性的风险,可引入SE供应商或由工装供应商提前介入。后者是自然选择。但有被工装供应商套牢的倾向。并且,工装供应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尽可能使产品设计只满足其最低质量要求,这样,设计制造容易,成本也低。而汽车厂商和设计公司基本上也无能为力。

n      长城和比亚迪有了自己的模具公司,相对情况较好,但从多家公司实践看来,由于尚未掌握国外先进的SE技术,明明知道此项工作可以进行,却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并且,与工装供应商一样,模具的质量无从判别。这是因为没有建立起整个质量控制体系的原因。

n      质量控制,即公差链管理和GD&T,这是中国汽车公司最弱的部分。可以说尚未听说任何公司在此方面做得很好。因此,就出现了汽车坏了,再一个件会装不上去的笑话。这是极端的例子。中国人总有办法把整车拼装出来,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因此,中国设计公司出的二维图往往缺乏公差方面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公差内容,也要注意了,可能是从哪里搞到了经验公式。有总是好的,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总是令人担忧的。公差分析外包要400万左右,令人汗颜。相信中国迟早会做到并且会做得很好。

 

 

n      造型与工程分离(逆向为主)

n     当我们厌倦了某些公司的造型,自然会想到造型与工程分离的办法。国内造型最大的问题在于造型可行性问题。请稍加注意区分造型可行性、产品可行性与工艺可行性。知道有这三个可行性就行了,没有必要深究。连国外专家对造型可行性和产品可行性的区分也不是非常清晰,为什么我要提一下,这跟研发模式息息相关,国外可以不关心,中国发展阶段不同,必须关心。

n     造型公司一般较少能够做造型可行性分析,这主要是受供应商所局限。也就是说,主断面和总布置的研究,对于一般造型公司来讲,还远远没有这种意识。在日韩选择一些造型公司如PROTOMOTORSMM等,可能会稍好。但是,它们都是很小的公司,严格来讲,找国外自由职业者也是不错的选择。意大利的自由造型师也应特别经予重视。我们这里可以看到,由于国内项目的局性,使用国外著名造型公司基本变得不太可能。

n     通常这样的造型也要200-400万元不等。在造型方面片面追求低成本,是非常糟糕的,试想,节省100-200万元,究竟对于投资上亿元的项目有何意义?而如果因为100-200万而输掉上亿元的投资,还有差不多1-2年的时间,这种事情宁可矫枉过正,就是说,宁可犯多花点冤枉钱的错误!

 

n       造型、概念设计与工程分离(正向设计)

n      这里的概念设计包括造型可行性、产品可行性以及断面研究。为什么要适当区分一下?原因在于意大利著名造型的垄断和我们意欲实现本地化研发。如果你是意大利四大造型公司的领导者,你会怎么做?尽量利用造型优势拿整车设计项目而不是仅仅做造型效果图。千真万确。

n      我们先来谈一谈正向设计与逆向设计的不同。简单讲,做造型的同时做造型可行性分析,做出主断面,然后进一步进行产品可行性分析,做出详细断面。理论上,详细断面结束以后,汽车设计已经完全。剩下的工作,只是实现。而这时,我们只是看到大量的线框图,还根本没有看到3D数模。这就是正向设计。这一过程,需要6-10个月。那么,做数模的时间需要多长呢?2-4个月。所以说,国外公司速度慢吗?概念设计阶段的慢,是主动的慢,要快也是能够快起来的,那是由客户观念所主导的,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标准。比如雷诺,在概念设计结束后,所有工艺、成本、制造等内容,已经完全确定。那么,反观国内逆向设计,水平高的话,只需3-5个月,而数模出现大量更改是由于双方没有深谙逆向开发模式所致。

n      因此,当国外著名造型做完造型,并且有意模糊可行性阶段后,如果做完全部断面设计,事实上已经完成汽车设计。他们要价4000万元也就不奇怪了。问题就在于这个模糊,如果只是做到造型可行性,只是做了主断面,4000万就有些贬值。为什么一定要想办法分开?如果只做造型,价格在2000万以内,几个字之差,相差2000万!所以说,开展国际合作,必须找对明白人!估计现在您也看明白了,如果给国外著名造型公司5000万,它也是愿意做整车设计的,因为绝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了。那为什么他们还做得那么慢呢?这里面的因素就比较复杂了,总之,欧洲人就是慢慢腾腾的。现在可以理解奇瑞的上海世科嘉模式了。只是他们也未必理解得这么透彻。(不好意思,今天看到这句话还在偷笑,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