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地价都能涨,绿豆不能涨


    价格变动是市场经济的天天需要面对的现象。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因此,价格变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换言之,价格变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其中没有政府或者其他非市场因素人为的扭曲供求和价格的话。但是每一次价格的涨跌,都有人受损,有人占便宜。卖家总是欢迎高价格,而买家则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因此,总会有人拿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证明现在市场上出现了非同寻常的事件,因而需要政府对价格加以调控。在一个政府决策机制不够透明、行政权力难以得到有效约束的社会中,这类价格管制的理由总会在主流话语体系中得到广泛的欢迎。

    最近一段时间,绿豆价格就成为了焦点。其实大部分参加讨论的人,对于绿豆涨价的细节都是不清楚的。但是据说那些被指操控了绿豆价格的企业,被处以罚款,理由是囤积居奇之类。

    其实绿豆真的涨出个天价来,应该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首先,它不是像稻谷小麦一类的生活必需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三五个月没有绿豆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第二,我总在憧憬这样的情景:当绿豆价格涨到比如说10万或者20万人民币一斤的时候,农村来的孩子舀两勺绿豆就可以交学费了该多好。送大礼也不用买虫草了——直接抓一把晒干了的绿豆芽就行。婚礼上也不用带钻戒,绿豆戒指又绿色又低碳——钻石可是高碳,全是碳。

    言归正传。据说做研究,问题要问得浅。于是我们就可以问一个浅浅的问题:为什么绿豆价格涨了,相关部门这么急巴巴的要调控,房地产价格都高得大家都觉得有点儿不像样了,调控起来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呢?和房地产价格相比,绿豆价格实在不过是芝麻绿豆大的事情。我们现在都在讨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其实现在更麻烦的一件事情是财富的重新分配。收入不过是个流量问题,说收入差距扩大,无非是新增收入的分配上分配不均加剧,而财富则涉及到存量的调整。想一想,对于现在还没有买房的年轻人来说,购买一套住房,过去若干年积攒起来的财富存量拿出来首付,未来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收入则用来月供。当然我们可以说,其实如果钱不够你不用买房,租房也是很好的方案。但是第一,这话通常都是买了房的人说的,第二,我们并不是没有恰当的办法来调节房价。不少人说调低房价打压房地产行业,从而损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纯粹是鬼话。如果能够打破现在这种从香港学来的不伦不类的土地批租制度,更加合理的土地供应在降低地价和房价的同时,会带来房地产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而且,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真的就那么重要吗?用现在GDP中房地产所占的比重来论证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和1978年的时候用国有部门创造的价值在全社会总价值中的比重来反对体制改革一样荒谬。实际上房地产行业的高价格已经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或者说,整个社会以巨大的成本换来了房地产的高价格。

    相关部门也不是没有看到房地产价格需要调整。但是我们已经熟悉了这样的故事:第一步,房价上涨;第二步,相关部门放话出来说要调控;第三步,不到一个月,相关部门果然发现,其实我们要做的更要紧的事情是防止增长放缓;第四步,调控房价的事情偃旗息鼓,房价继续上涨。

    当然,我们应该理解背后的苦衷: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调控,实在是一个太过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比之下,批评电视剧《蜗居》,或者调控一下芝麻绿豆的价格,就显得有底气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