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辆重负之下北京咋办


    18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驾驶员567.9万人,这意味着另有相当一部分后备车主持“本”待购,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每月以5.75万辆的速度在增长,半年增加34.5万辆,超过了石家庄市机动车总量,是历史上增量最多的半年……400万辆重负之下,北京咋办?

 

    汽车是一种消费品,当道路、清新的空气、蓝天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时候,汽车就变成了一种奢侈消费品,科以重税是一种无奈之举。

 

    假若我们采取如下一些办法,是不可行的。一、尾号限行。这是硬限制的典型案例,如此这般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一个家庭收入尚可,单单为了禁行日出行方便,可能会再买车,这无谓地加剧了停车难,带来更大的拥堵以及资源的浪费,于已于人都不利。不过,有一弊也有一利,某种角度看拉动了汽车消费,厂家高兴。二、限量购买。比如一家只能买一辆车,实行“配给制”。这样的做法看似公平,实际上践踏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不了用亲属、朋友的名字买,甚至有人会灵机一动购买别人的“指标”……

 

    限行、限购的目的,是为了让汽车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美妙的汽车生活,建议:少用“硬”限制,多用“软”限制,具体点儿讲,多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博主认为如下一些办法可行。一、采用“软”限行,例如大幅提高停车费,将收入用于立体停车场、公共交通的建设等,这样增加了车主的使用成本,抬高了门槛,从而达到有限有疏的目的。二、采用“软”限购,采取拍卖牌照等方式,利用经济杠杆限制机动车的增长。同时,提高排放标准,将高污染的机动车拒之门外。不妨启动“绿色北京”计划:1、提高准购车排放标准,只给“清洁车”上牌;2、鼓励购买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至少这些车型不受限制;3、排放水平较低的旧车强制退出北京;4、限制外地牌照车进京……限购可行,但是不能搞行政命令式的“禁购”。

 

    总之,少用“禁”,多用“限”。要让人们拥有用车、购车的权利,哪怕家里买第二辆、第三辆,但是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积极意义看:今日北京的拥堵,尾气污染倒是一次调整消费结构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软”限制,让低排放洁净小车、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进来,让高污染的汽车走开。

                       (蓝畔)(独家供稿新浪,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