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铺天盖地,中国经济待到何时再拯救?


 

 

房市、股市、汇市及其调控、改革、事件、争议,都早已是足够热门的话题:在门户网站、电视台、纸媒的既定议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而畅销书榜上除了养生图书,就是这类经济与理财著作了。参与的人、谈论的次数、涉及的著述成果虽然多,却常常止于就事论事,相互联系不足(单就股市谈股市、单就房市谈房市),能将前述几方面与实体经济联系起来分析的,就更少。

 《好泡沫还是坏泡沫:中国经济的出路与重生》这本书的逻辑结构是异常清晰的,书封面上印有四个设问(“房价疯涨原因何在?”“神话能否继续?”“如何应对高通胀?”“拿什么拯救实体经济?”),实际上就可以概括作者的思路。
正是基于此,房价问题上的唱衰者,往往在趋势和节点上看走眼、说错话,时常还很郁闷:明明是依据国外案例和经典理论分析出的结果,难道中国的市场出错了吗?反之,多数情况下,哪怕炒房者和高房价的拥护、鼓吹者说不出什么像样的道理,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志强之流似乎“人造理不糙”,“乌鸦嘴”屡屡命中,俨然中国地产界的“章鱼保罗”,不由得外界不服。

《好泡沫还是坏泡沫:中国经济的出路与重生》一书的作者倪金节,现任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评论主笔,常年研究宏观经济等领域,在多家媒体上辟有经济时评专栏。全书的立论基调,仍可概括为“泡沫”、“危机”、“调整”几个关键词。全书从房价疯涨的乱象、表象入手,讨论了高房价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全局的危害,分析了房地产调控成效低微的本质原因,并设想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过程和影响。

 

直接谈房价的前两章,严格意义上来讲,并无多少新奇之处,但作者紧接着就延伸了分析视角,在随后的第三至六章中,一一梳理了与房价泡沫等虚热紧密相关的中国社会心理、货币泡沫、实体经济凋敝、国际贸易环境和主要货币汇率迷局。如果将这两部分的分析相结合,读者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已经陷入整体的泡沫化,换句话说,房价跌与不跌、调控是否有用,狭义化的就事论事已经无效。


必须强调的是,如果只会指出和解析问题,只会说道理、摆事实,却无法提供可以预期、可以操作的改进方案,如前所述,那是很容易被任志强等人轻蔑嘲讽的。可以说,这本书的下篇“中国如何应对?”(第七至十章)更能让人看到改革、调整和拯救的希望。作者首先对治理房地产泡沫给出了完整的思路。这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提出了“谨慎推行农地入市”的建议,因为在作者看来,四川成都、重庆、浙江正在推进的这项改革(试点),如果不涉及对土地财政症结的破除,那么不可能如外界观察家所料、起到平抑地价和房价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各基层政府和开发商用以敛财的更大规模的牺牲品。


正如作者在全书第九章中所谈到的,金融危机带给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启示是,必须争取在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增长点方面的先机——而这,也是以科学、健康的发展,解决中国经济整体泡沫化的治本之策。作者对国内新能源产业的盲目扩张表示担忧,对这个领域现已入市的成员能否担当起使命和责任表示怀疑;书的末章提出了中国经济结构改革升级的具体路径建议。

 

                             读《好泡沫还是坏泡沫》有感

/尼可蓝(原文链接

 

无意中看到一本关于评论中国近年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书,全书覆盖面较广,几乎涵盖了所有与房地产相关的各个经济和社会问题,对了解当前中国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本书开篇阐述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现状,比较中美、中日房地产危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特别刻画了中国房地产泡沫如何绑架中国国民经济,导致政府面临各种社会问题时处于“两难”状态。书中重点描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为实现“保八”目标,而采取的宽松货币财政政策,拯救中国经济迅速"V"型方式走出金融危机阴影,2009年顺利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但是中国由此而埋下了更加深刻的经济问题,房产泡沫和信贷泡沫比之前任何时刻显得更为严重,经济结构失调也较前几年更为严重,中国经济问题似乎积重难返。 

本书也提及了房地产泡沫导致的其他社会热点问题,比如蜗居人群、农民工问题、中国制造业问题、炒房团现象以及中国创新问题,当然所有这些社会问题,并不是都由房地产泡沫直接导致,也不是通过解决房地产问题就能解决的,但是,这些问题,的确因为房地产泡沫出现而显得更为突出和严重,比如由于房地产资产泡沫的严重化,导致的企业家浮躁心理,使得不少企业无心制造业、无意创新;央企滥用国家资金资源优势跨行业投向房地产业;甚至连地方政府也变得浮躁难耐,对土地财政依赖性与日俱增。

但是,可能是由于篇幅限制,或者是为了本书的紧凑型考虑,作者更多的是罗列了许多与房地产相关的问题,而并没有对每个问题进行展开,做进一步的深层次分析。

其实中国的很多社会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房地产市场扭曲造成的,但是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社会问题,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本身有较大联系。其实经济问题,在中国并不完全是一个市场问题,而是由政府主导的半行政半市场化问题。中国经济到底何去何从,和政府对国家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种国家定位,并不是由一个集团,一个政党可以轻易决策的。

我们也许知道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我们也许知道房地产泡沫总归是要破灭的,应该尽快进行宏观调控;我们也许知道土地财政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应该进行财税制度改革,但是这些变动或者说改革,都带有太大的不确定性了,没有哪个部门愿意承担后果,也没有哪届政府敢于轻易的发动改革。

任何变动都牵涉到不同的利益集团,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剧烈的改革容易引发革命。 就如同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一样,在没有进行开放前,没有人会知道改革开放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巨变,改革的阻力也是相当巨大。我国政府传统上是集权制政府,而且是经济利益主导性的政府,没有从根本上转型为公共利益及服务为主导型政府,这就没法转变政府以衡量国民经济增长为主要政绩指标的政策,从而与此相关的更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都被设定了前提条件,而无法轻易更改。

书中,作者引用了外围经济体的房地产泡沫危机,如日本20实际80年代的地产泡沫、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以及刚刚发生不久的迪拜危机,无疑都想说明一个问题,任何资产泡沫都没有永远的无限上涨的传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刺破,“博傻”游戏,终归是会产生一拨接花的傻瓜。

本书没有给予长篇大论的政策建议,只在最后稍微提出一点意见,也许作者骨子里还看不到中国经济会有更好的出路,也想不出什么适用中国的较好的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办法。因为,这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牵涉到社会制度的政治问题,所有经济学家、政治学家都看到了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所有人都知道必须下决心进行改革,但是面对形式的复杂和严峻,任何解决方案都显得只会是饮鸩止渴。

注:以上为两位素不相识的朋友主动撰写的书评,甚感欣慰。有朋友在认真读自己的书,而且读懂了我的书外之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