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帮子同学聊天,有个同学说他的当事人被法官叫去签了一个放弃利益的文书。当时让他去签的,他没签,结果通知当事人签了。
我们都很奇怪,问这个当事人为啥这么傻啊?委托了律师,为什么不问一下自己的律师呢?或者拒签呢?
同学说法官说如果不签就有不利判决给他。
我想想我当时也遇到过一次,法官不太文明礼貌,在当事人陈述案情的时候,心不在焉翻阅卷宗,还不顾我当事人的陈述直接打断我的当事人,说我当事人肯定败诉。
当时我作为代理律师指出:第一法官应该听完我当事人案件经过的陈述。第二法官如果掌握了案情,应该礼貌的告知我当事人,情况已经掌握,不用再继续陈述了。第三法官最不应该在还没有进入审理过程,就先入为主的认定我当事人败诉。
这个案子当时是调解掉了。但做为律师我一直很胸闷。
没想到我同学比我更胸闷,发表一下言论的机会都没有。
开过很多次庭,大部分法官留给我的印象都很好。我曾经对上海的法官印象最好,但这个法官颠覆了我的观感。所以每当有外地律师问我上海的法官怎么样时,我都很保守的说,大部分都很专业很优秀,但个别不太好。
看看我同学的经历,我觉得原来我还是幸运的。最起码当事人不会觉得我这个律师是白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