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防汛大堤巧遇万晓塘书记


防汛大堤巧遇万晓塘书记

 

谭汝为

 

19638月上旬,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上游大量洪水迅猛下泄,各条河水猛涨,天津市面临极大威胁。市委紧急动员,全市人民投入防汛抗洪,全力抗击洪峰。那年我18岁,在天津一家大型商场财会科工作。单位紧急调集中青年男职工100多人,组成防汛连队,乘货车连夜开赴静海独流车站。大家步行到独流减河左堤指定区段时,天色大亮,只见河水暴涨,水位距大堤不过一米多,隔河看不清对岸。防汛连队在堤上安营扎寨——搭篷垒灶烧水,吃的是大饼咸菜,睡在半露天帐篷里。当年天津市有4万防汛大军坚守在独流减河堤岸上,昼夜加高加固堤埝,与洪水做顽强斗争。

 

防汛任务是抢修堤岸后戗工程,昼夜分班挖土挑土运土。几天后,手磨出茧子,肩膀压出肉垫,但斗志旺盛,不知疲倦。一掘锨挖下去,就能发现一两条草蛇。堤埝在高水位浸泡和压力下已变得松软,渗漏、滑坡、塌陷等险情极可能随时发生。长堤一侧是暴涨的洪水,另一侧是十几米深的洼地,隔着一排高高的杨柳树林,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一天晚饭后,大家三五成群坐在堤岸休憩。忽然看到一辆吉普车从远处颠簸驶来,停在不远处,车里走下两个人。大家认出来了:身材修长的中年人是天津市委第一书记万晓塘同志,身后跟着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万书记向大家挥了一下手,面容严峻,边走边向河心眺望。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市委领导深入防汛前线,使大家感到心里踏实多了!转天凌晨,远处几声炮响。原来独流减河右堤扒开三个口门,分洪引泄,将洪水分别泄入团泊洼、白洋淀、东淀和文安洼。为确保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静海县和大港区受灾严重。直至9月中旬,巨洪泄入渤海,防汛抗洪取得最后胜利。

 

在独流减河防汛大堤巧遇万晓塘书记的往事,已过去47年了,但至今仍难以忘怀。万晓塘同志的优秀品质、为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以及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领导干部,那种轻车简从、深入一线,朴素务实的工作作风,令人钦敬!如今一些官员到基层,豪车鱼贯,随从盈路,前呼后拥,甚至警车开道,交通管制,戒备森严,大抖威风——只能招致市民的侧目腹诽!两相对照,口碑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