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宗教文化研讨会


    7月3日到7月9日,海峡两岸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宗教文化研讨会在长沙、南岳、新化举行。开幕式由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先生主持,卓新平先生首先介绍了与会的大陆嘉宾与学者,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理事长巨克毅先生介绍台湾与会学者,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袁建尧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先生、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冯波先生、湖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局长汤新华先生、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曹中建先生、台湾极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李子弋先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先生先后致辞。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的宗教文化交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决定与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海峡两岸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宗教文化”研讨会,承办单位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新化县梅山蚩尤文化研究中心。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设有4个议题:1、海峡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的回顾与前瞻。2、海峡两岸的民间信仰(宗教)与文化遗产保护。3、湖南梅山宗教文化的调查研究。4、宗教文化与区域社会的互动研究。来自海峡两岸二十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学者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7月4日——8日,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就宗教与区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宗教,是与人类历史相始终的重要文化现象,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教与区域文化关联甚大,对二者关系的研究与探讨非常必要。区域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出现的,与历史上的民族活动、区域经济、历史文化互为一体。区域文化不仅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更成就了中华文明的一体多元。缺乏对区域文化的研究,则无法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作出精准的判断。

  以梅山宗教文化为例,我们不难窥见区域文化内涵的丰富与深厚。梅山宗教文化,不仅有着古梅山原生态巫文化的遗存,更渗透着道、儒、释三教的文化因子。在历史与现实中,梅山宗教文化区域性色彩浓烈,业已演变为该地区独特的风俗习惯与生产生活方式。

  应该说,多样性和地域性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重要特征。因此,以“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宗教文化”作为此次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人向大会提交论文《略论梅山教的多神共存、兼容并蓄》。

 

 

 

 在湖南宾馆举行开幕式

 在湖南宾馆合影

 黄守愚在新化就《略论梅山教的多神共存、兼容并蓄》做学术报告

 

 闭幕式,左一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上圣下辉大和尚

 在南岳山禅宗七祖怀让大师塔前

在南岳大庙后门,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黄至安道长
 
日本中国学会理事长池田知久教授 
 
 新儒学一代宗师牟宗三先生弟子王邦雄教授
 紫鹊界梯田
 
 
 紫鹊界梯田

 

在南岳山玄都观